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觀點評論
          • 最高降價三成,蘋果中國iPhone開啟大促銷,能拉動多少銷量?

            蘋果CEO蒂姆·庫克在第二季度電話會議上表示,由于蘋果公司轉移了供應鏈和庫存,其第二財季關稅的影響“有限”。但對于截至6月份的第三財季,假設當前的全球關稅稅率、政策和應用在本季度剩余時間內保持不變,并且不增加新的關稅,估計其影響將使公司的成本增加9億美元。

            2025-05-13T07:34:57+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釋放了哪些新信號?

            市場人士表示,近期長期國債收益率走低,一定程度上與外部因素影響有關,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表示擔憂,風險偏好下降、避險情緒較高,但長期看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近期央行又推出了三大類十項金融支持政策,有助于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2025-05-12T08:37:28+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外貿優品如何變身商超爆款

            “外貿轉內銷”幫助外貿企業清庫存、打開國內市場之時,商超企業也嘗試通過引進更多優質供應鏈增加客流及銷售。需要注意的是,外貿與國內市場的邏輯存在較大差異,外貿企業轉向內銷要更多地考慮流轉、銷售環節的成本,而商超想要借助外貿產品實現長期發展,仍需要雙方進一步磨合。

            2025-04-30T09:33:26+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鈦制品:從“頂流”到“主流”還有多遠

            近期,消費市場悄然興起“鈦熱”。從日常使用的鈦杯、鈦鍋,到搭載智能功能的高端鈦電飯煲,鈦制品成為部分消費者的新選擇。相關商家稱,這類產品輕量化、耐腐蝕,更有益于人體健康。那么,鈦制品真的如此完美嗎?這位新晉“頂流”會成為主流材質嗎?記者日前采訪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副教授朱寶林。

            2025-04-24T08:04:47+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臨節毀約為漲價 “酒店刺客”怎么破?

            酒店民宿為何會出現假期前“推翻”訂單現象?旅游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旅游旺季期間,熱門目的地房源緊張,“人多房少”的供需失衡導致了酒店和民宿經營者提高價格,增加經營收益。但也有小部分動了歪心思的經營者選擇先低價吸引訂單,再找“裝修、停電、上錯房源”等各種借口毀約,最后以高價重新掛牌。

            2025-04-24T07:59:04+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盈利空間持續壓縮,百貨零售路在何方?

            通過針對百貨零售樣本企業的調研得出的上述數據可見,202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呈現下降態勢,百貨零售企業正面臨盈利空間持續壓縮的挑戰。隨著消費需求分化、競爭加劇,為有效應對市場挑戰,百貨零售企業正通過多維調改重塑商業。從實體空間、業態組合、商品品類與戰略定位等領域的系統性升級,推動百

            2025-04-11T08:35:14+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對待119萬份簡歷不妨多一份共情

            近日,中核集團2025年春季校園招聘因發布“1730個崗位收到119萬份簡歷”的數據引發爭議。表面上,數據體現了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吸引力,卻被網友質疑帶有炫耀的意味,只顧夸耀招聘業績,忽視了求職者的感受。

            2025-04-08T16:50:28+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以舊換新”后,舊的去哪兒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強調“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推廣再生材料使用”。廢舊物資從“雞肋”變身“富礦”,循環經濟由“可選項”升級“必選項”,在這場從理念、技術到服務的系統性變革中,中國經濟的含綠量、含金量、含新量正同步躍升。

            2025-04-08T16:46:36+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微短劇推廣成“最強副業”,能賺錢還是被騙錢?

            隨著網絡微短劇的火熱,宣稱微短劇推廣“月入過萬”等信息也充斥各大社交平臺。微短劇推廣成“最強副業”的背后,隱藏著被層層包裝的消費陷阱:高價課程、虛假授權、誘導購買流量等套路重重,參與者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被騙錢。專家表示,平臺要對微短劇推廣培訓類的信息嚴格把關,保障消費者權益。

            2025-04-03T08:41:50+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多地探索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 遏制“亂檢查” 有何新方法?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各項措施都直奔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檢查突出問題,旨在堅決遏制“亂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目前各地整治行政檢查執法擾企、隨意性大等問題都有什么辦法?實際效果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2025-04-02T08:16:59+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關稅大棒”破壞貿易秩序——美國何以成為全球“風險源”

            歷史反復證明,貿易保護主義是飲鴆止渴的毒藥。美國政府的單邊政策和激進策略似乎能為某個群體換來一些短期利益,但最終帶來的卻是國際孤立、盟友疏遠,并加速全球貿易體系的撕裂。《日本經濟新聞》刊文說,如今的“美國夢”對世界來說是一場噩夢,使自由貿易體制陷入危機的關稅戰就是最顯著的例子。《

            2025-03-31T08:04:04+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企業不愿放、職工不敢休”,父母護理假如何落到實處?

            如何破解父母護理假剛性不足等問題?對此,王輝認為,可以結合各地的實施情況,出臺全國性的職工父母護理假條例或實施辦法,將父母護理假上升為勞動者的法定假期,從而為勞動者請假提供法律依據,并在立法層面對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予以明確規定,推動父母護理假的落實。

            2025-03-31T08:02:33+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盲盒內產品質量問題調查:便宜的盲盒真能開出高端數碼產品?

            某線下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記者線上購買的兩款盲盒都為仿品,官方正品外包裝材質厚實、裁切整齊、粘貼牢固,封口處常帶有品牌密封貼或一次性開啟設計,并且有完整、清晰的品牌標識和防偽標簽,可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查詢驗證。建議消費者通過線下門店或者正規官方渠道進行購買,避免上當受騙。

            2025-03-31T08:00:42+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國產服務機器人何時迎來“iPhone4時刻”?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對記者表示,多地結合實際情況,提升服務機器人產品質量可靠性、推出服務機器人新產品、啟動服務機器人創新平臺建設等,有利于增強當地服務機器人的產業競爭力,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支撐。

            2025-03-27T07:52:11+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跨國巨頭為何紛紛加碼對華投資?

            2025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共有21個國家的86名跨國企業代表出席,比去年增加了3個國家。其中,美國企業數量最多。而首次參會的跨國企業有17家,是歷年數量最多的。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說:“近期,我們看到許多國際投資者紛紛看好中國經濟

            2025-03-26T08:53:50+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周六福IPO迷局:"貼牌生意+加盟帝國"能否構筑黃金護城河?

            兩度沖擊A股上市失敗后,周六福轉向港交所。近期,公司更新提交港股IPO申請材料,向公眾揭開了其近年來業務經營的面紗。黃金珠寶產業鏈主要有產品開發設計、采購供應、銷售渠道及品牌運營等環節,周六福作為鏈中企業之一,業務模式亦不外乎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周六福的業務模式在前述所有環節均頗有爭

            2025-03-24T10:45:37+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庫克等80多位跨國企業代表出席 這場論壇釋放了哪些信號?

            3月23日,釣魚臺國賓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開幕,共有21個國家86位跨國企業的正式代表出席論壇。其中,來自美國的企業數量最多,共27家,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也再次參會。是什么吸引他們從世界各地來到北京?

            2025-03-24T08:53:57+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智能駕駛落地推廣宜以安全為先

            在資本的熱捧與技術的快速迭代中,智能駕駛從科幻概念逐步落地為現實功能,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競爭的焦點。然而,當技術光環遭遇復雜路況、營銷話術碰撞法律空白,智能駕駛行業暴露出的不僅是技術欠缺,更是一場關于信任與責任的博弈。

            2025-03-19T08:20:42+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網購“虛假發貨”緣何屢屢發生?

            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長李維安表示,電商平臺作為連接消費者與商家的橋梁,應確立“向善”的平臺治理導向,建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時監測交易參與者的行為和物流信息。同時,政府監管部門與電商平臺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將涉嫌違法的商家信息通報給相關部門,形成監管合力。

            2025-03-19T07:57:57+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

          • 五年四度曝光 個人信息泄露為何屢禁難止

            “如果數據成為黑產‘金礦’,讓AI技術淪為隱私竊取工具,會觸及數字經濟根基,”比達分析師李錦清告訴記者,“根治頑疾需三重突破,比如法律更側重‘事前預防’;技術從‘被動防御’升級為‘主動博弈’;給每個公民更便捷的投訴、反饋渠道,讓每個人成為自己數據主權的守護者。”

            2025-03-17T08:51:06+08:00 更新 標簽: 觀點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