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打造產業園競逐具身智能賽道
- 2025年04月01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隨著政策的不斷加強以及具身智能產業園的快速建設,具身智能正迅速向多模態融合邁進。展望未來,具身智能預計將對智能制造的品質提升、居家養老、智能安全監控等多個領域產生不可替代的影響。”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表示。
3月30日,《證券日報》記者從第二屆中國具身智能大會(CEAI2025)上獲悉,全國首個具身智能創新產業園——中關村(海淀)具身智能創新產業園(以下簡稱“海淀園區”)近期已授牌,多家明星具身智能企業簽約入駐或確定入園意向,目前已初步形成具身智能產業集聚發展態勢。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淀園區憑借其自身較完整的生態體系,為具身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有效范例。海淀園區通過構建完整產業生態,能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打通企業合作渠道,吸引優質項目落地,推動形成產業集群。這不僅為具身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注入強勁活力,也為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創造新的增長契機。
多地具身智能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除海淀園區外,“優必選工業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園”于去年在江蘇省無錫經開區開工;今年2月份,“中新具身智能產業園”在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奠基;浙江省“長三角(湖州)具身智能產業園”于3月14日舉行合作簽約暨揭牌儀式。
上海杉達學院數字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武于蒙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具身智能產業園的建設能集聚上下游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促進產學研合作,吸引人才、資金等要素,還能推動具身智能技術從研發走向規?;瘧?,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為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調查與投資機會前景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8634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731億元。
“隨著政策的不斷加強以及具身智能產業園的快速建設,具身智能正迅速向多模態融合邁進。展望未來,具身智能預計將對智能制造的品質提升、居家養老、智能安全監控等多個領域產生不可替代的影響。”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表示。
具身智能產業鏈涵蓋核心零部件、軟件開發及產品應用等多個層面。上游聚焦芯片、傳感器等關鍵組件,下游則為輸出端,主打機器人、自動駕駛載具等產品。
3月份以來,多家產業鏈上市企業官宣了其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最新布局。3月13日,杭州雷迪克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迪克”)全資子公司浙江雷鳴機器人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注冊。雷迪克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積極探索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工業生產、物流配送等領域的應用,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開辟新的增長點。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3月17日,寧波均普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均普機器人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人形機器人“賈維斯”,開展具身智能領域的橫向課題合作。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均普機器人研究院也將參與清華電子院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建設。
在AI領域,萬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3月27日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表示,未來公司與英偉達將在自動駕駛汽車、具身智能所需要的“三臺計算機”(訓練、仿真與邊緣)領域展開更廣泛的合作,借助英偉達強大的AI軟件與生態能力,共同賦能包括汽車在內的智能產業領域,用AI驅動智能行業的高速發展。
面對具身智能領域的熱潮,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企業在布局具身智能領域時,需要特別關注技術研發方向的準確性,密切關注行業前沿動態,避免資源的分散。同時,企業還需加強對市場需求的調研,確保產品和服務能夠真正滿足市場需求。此外,企業應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戰略部署,以應對各種挑戰。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