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今日頭條>正文內容
          • 再度“瘦身”11項!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發布
          • 2025年04月25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指以清單形式將我國境內禁止和經政府許可才能夠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匯總列出,各級政府依法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2018年,首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發布,這項制度在全國全面實施,我國市場準入管理理念和模式實現重大轉變,成為全球首個針對國內市場準入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主要經濟體。

          我國市場準入限制進一步放寬。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4月24日發布《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5年版)》(下稱《清單(2025年版)》)。相比2022年版清單,《清單(2025年版)》事項數量由117項縮減至106項,減少了11項。事項下的全國性具體管理措施由486條縮減至469條,減少了17條;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條縮減至20條,減少了16條。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之外領域,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大企業、中小企業,各類經營主體都可以依法平等進入,政府不得在清單之外違規設置準入障礙。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是指以清單形式將我國境內禁止和經政府許可才能夠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匯總列出,各級政府依法采取相應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2018年,首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發布,這項制度在全國全面實施,我國市場準入管理理念和模式實現重大轉變,成為全球首個針對國內市場準入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主要經濟體。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2019、2020、2022、2025年四次修訂,清單內的事項數量已由2018年版的151項壓減至目前的106項,壓減比例約30%。一大批行業準入限制得以放寬,各類經營主體都能看得見、摸得著、進得去,“寬準入”紅利切實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做到了“清單越縮越短、市場越放越活”。

          與上一版清單相比,《清單(2025年版)》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降低準入門檻,激發市場活力;另一方面,依法規范重點領域準入,兜牢安全底線。

          直接刪除了一批全國性措施。如公章刻制業由許可制改為備案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銷售業務改革為基于強制性國家標準的檢測認證制度。

          部分放開了一批全國性措施。如取消電視劇制作單位設立、藥品批發零售企業籌建、藥品和醫療器械互聯網信息服務、醫療機構使用放射性藥品(一、二類)、試辦新型電信業務、林木種子進口、增值稅發票印制等管理措施,相關領域保持必要市場準入管理,但準入環節更加精簡。

          取消了一批地方性措施。如推動各地放開交通物流、貨運代理、車輛租賃服務、生產性廢舊金屬收購等管理措施,打通區域間市場壁壘;取消有關地方設立的船舶設計修造、酒類生產經營、權益類大宗商品交易等管理措施,實施全國統一的準入方式。

          《清單(2025年版)》還納入新業態新領域管理措施。依據《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管理條例》,將“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核發(微型無人駕駛航空器除外)”納入清單;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將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生產、批發、零售業務相關審批納入清單;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和《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規范醫藥和醫療器械網絡銷售準入條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明確非金融機構不得違法使用“期貨公司”字樣。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要求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最直接的獲益者就是民營企業;五版清單事項持續縮減,一批領域或是準入限制放開,或是準入環節精簡,充分釋放了放寬準入的政策紅利,最直接的受惠者也是民營企業。

          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截至2025年1月底,全國登記在冊的民營企業數量為5670.7萬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為42萬家,占比92%以上,已成為我國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隨著市場準入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清單事項持續縮減,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民營企業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