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證券>正文內容
          • 英矽智能三闖港交所 AI制藥盈利待考
          • 2025年05月13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英矽智能在招股書中提到,為改善流動負債凈額狀況及確保營運資金充足,公司將通過業務發展改善經營現金流量,擬通過提供更多藥物發現業務及軟件解決方案提高市場滲透率,以增加流動資產凈值。此外,將密切監察及控制成本及經營開支,并通過對外授權或共同開發在研產品,增加與可產生更多收益及減少研發開支的客戶的合作。

          伴隨人工智能技術向生物醫藥領域加速滲透,AI制藥賽道正成為全球資本競逐的新高地,也催生出一批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寵兒。行業內的明星企業英矽智能近日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其坎坷的上市進程也折射出AI制藥產業面臨的商業化困局。這家成立九年的獨角獸企業候選藥物尚未實現商業化,報告期內凈利持續虧損,資本市場對AI制藥企業的估值邏輯正經歷考驗。在業內人士看來,相關企業需在技術突破與商業變現間尋求平衡,持續的資金輸血能力將成為行業洗牌的關鍵變量。

          三次遞表

          港交所官網顯示,5月8日,英矽智能再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這已是其第三次遞表申請港股上市。此前,英矽智能分別于2023年6月、2024年3月兩次遞表,但均因未在6個月有效期內通過聆訊而失效。

          英矽智能正是一家聚焦于AI制藥領域的企業。招股書顯示,公司成立于2014年,其一項處于II期臨床階段的資產是全球同領域公司中進展最快的項目。公司已通過自主開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臺Pharma.AI產生逾20項臨床或IND階段的資產,其中三項資產已授權予國際制藥及醫療保健公司,合約總價值超過20億美元。公司從新型TNIK靶點發現到首次人體臨床試驗的快速推進僅耗時18個月,充分展現了Pharma.AI相比傳統方法(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平均需時約4.5年)能大幅縮短藥物發現流程。

          作為AI制藥領域的明星企業,英矽智能自2018年以來已進行了8輪融資,2025年2月完成超1億美元E輪融資,投后估值約13.31億美元。

          對于港股上市的募資用途,招股書顯示,將為關鍵臨床階段管線候選藥物的進一步臨床研發提供資金;開發新的生成式AI模型及相關的驗證研究工作;進一步開發及擴展自動化實驗室;為早期藥物發現及開發的研發提供資金;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嘗試聯系英矽智能方面進行采訪,對方表示以招股書為準。

          商業化難題待解

          在前兩次遞表時,英矽智能被行業認為有望成為“AI制藥第一股”。不過,目前同賽道的晶泰控股已搶先一步實現上市,相比之下,英矽智能的資本進程已然“掉隊”。英矽智能與晶泰科技代表AI制藥的兩種路徑。晶泰科技聚焦AI+CRO服務,2024年營收2.66億元,主要來自藥物發現及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但凈虧損仍達15.15億元,商業化進展緩慢。英矽智能則走AI+biotech路線,以自研管線授權為核心,2024年授權收入占比超90%,但需承擔更高的研發風險。

          但不管是英矽智能,還是其他AI制藥企業,都面臨著商業化難題。招股書顯示,英矽智能的候選藥物尚未實現商業化,因此公司報告期內業績持續虧損,不過虧損正逐步收窄。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英矽智能實現收入分別為3014.7萬美元、5118萬美元和8583.4萬美元;年內虧損分別為2.22億美元、2.12億美元、1709.6萬美元。

          英矽智能表示,虧損主要是由研發活動產生的開支以及與運營相關的一般及行政開支所致。預計隨著公司繼續投資內部藥物研發計劃及綜合技術平臺,運營開支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大幅增加。預計未來幾年將繼續出現凈虧損以及負經營現金流量。

          目前,AI制藥的商業化模式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AI生物科技公司(AI-Biotech)、AI合同定制研發機構(AI-CRO)以及AI軟件即服務企業(AI-SaaS),英矽智能主要屬于AI-Biotech。在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看來,目前國內AI制藥發展途徑不明朗,究竟是在CRO方面還是在管線方面仍存在不確定性。

          英矽智能從2023年開始把在研的生物藥項目對外授權,這也是公司目前營收的主要來源。于業績記錄期,英矽智能管線藥物開發業務產生的收入主要包括來自三款候選藥物的對外授權。公司有權就該等管線藥物開發業務收取授權費,形式包括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特許權使用費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AI制藥發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商業化應用方面仍面臨技術、數據、法規等多項挑戰。諸如,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AI技術用于未知靶點探索的成功率尚不明確,大型制藥公司為保障平穩運行,通常都非常看重項目執行的規劃性和計劃性,要求藥物研發管線從藥物發現到臨床試驗各個環節的成功率都能夠預測。目前AI技術在化合物發現階段尚無足夠的成功案例可以證實其成功率,這成為其應用大規模鋪開的一個障礙。

          負債凈額攀升

          除管線開發外,英矽智能還通過軟件訂閱模式實現收入多元化。Pharma.AI的托管軟件年費最高20萬美元,本地部署軟件年費達52.5萬美元,客戶包括復星醫藥、賽諾菲等藥企。

          同時,執著于IPO的英矽智能,高度依賴融資“輸血”。2022—2024年,公司賬面現金及其等價物出現下滑,同時負債凈額持續攀升。

          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英矽智能賬面現金及其等價物分別為2.08億美元、1.77億美元、1.26億美元。英矽智能表示,于業績記錄期,公司的經營產生負現金流量,而大部分經營現金流出主要來自研發活動。

          此外,2022—2024年,公司負債凈額分別為4.5億美元、6.5億美元、6.64億美元,流動比率分別為32.1%、22.1%及16.5%。

          英矽智能在招股書中提到,為改善流動負債凈額狀況及確保營運資金充足,公司將通過業務發展改善經營現金流量,擬通過提供更多藥物發現業務及軟件解決方案提高市場滲透率,以增加流動資產凈值。此外,將密切監察及控制成本及經營開支,并通過對外授權或共同開發在研產品,增加與可產生更多收益及減少研發開支的客戶的合作。

          醫藥行業分析師李煜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英矽智能的AI制藥模式雖然具有較高的研發風險,但其自研管線的授權收入為其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然而,這種模式的成功也高度依賴于英矽智能能否持續推出具有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的藥物。此外,數據質量和臨床階段的不確定性仍是英矽智能需要克服的難題。英矽智能能否打破AI制藥盈利困局尚不確定,但其在港交所的多次遞表反映了其融資需求和行業挑戰。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