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醫藥>正文內容
          • AI重塑醫藥生態 行業基金集體回暖
          • 2025年03月24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諸多跡象顯示,醫藥醫療行業與AI的融合呈現加速態勢。比如谷歌開源了蛋白質預測模型AlphaFold-3、瑞金醫院攜手華為共同發布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華為正式組建醫療衛生軍團”的消息近日還登上微博熱搜,或預示著巨頭們加速進入AI醫療產業。

          AI技術正在重構醫藥產業鏈生態,為資本市場的投資帶來更多機遇。今年以來,在科技投資浪潮下,過往3年業績不振的醫藥主題基金,借AI東風迎來回暖行情。

          諸多跡象顯示,醫藥醫療行業與AI的融合呈現加速態勢。比如谷歌開源了蛋白質預測模型AlphaFold-3、瑞金醫院攜手華為共同發布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華為正式組建醫療衛生軍團”的消息近日還登上微博熱搜,或預示著巨頭們加速進入AI醫療產業。

          受此影響,過去3年表現不佳的醫藥主題基金紛紛扭轉頹勢。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19日,約500只主動管理型生物醫藥主題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達7.12%,最近3年的平均跌幅縮減至20%。其中,118只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超過10%,最高的達到20.78%。

          國泰基金認為,盡管目前醫療AI尚未實現大規模落地,但其潛在的應用場景將深刻改變醫療行業的運行模式。

          “AI能重塑現有的醫療生態,產生一些全新的應用場景。”永贏醫療器械ETF基金經理儲可凡舉例道,比如在基因測序方面,AI能憑借強大的推理能力,判定基因位點與疾病的相關性,提升基因早篩的準確性和效率,降低測序成本;在影像診斷方面,AI算法優化可減少運動偽影,大幅提升醫療影像的成像效率和質量,輔助醫生發現早期潛在病灶;在輔助診斷方面,AI模型通過學習大型三甲醫院醫生的處方結果和能力,為基層醫生提供提示。

          同時,AI也在逐步重塑新藥的研發模式。國泰基金認為,創新藥行業從研發到上市涉及多個階段,包括臨床前的研究、臨床試驗、藥品審批等,從研發到落地的研發費用在2億美元到12億美元。有了AI的幫助,或許可以縮短藥物發現的時間,優化臨床試驗設計、縮短臨床試驗的時間、降低失敗的風險等。

          經歷多年的深度調整,生物醫藥板塊會否在AI助力下提前迎來行業拐點引發市場熱議?截至3月19日,2021年以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跌幅超過60%。同時,2024年第四季度,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持倉進一步減少,機構持倉水平已降至歷史低位。

          在生物醫藥板塊的調整過程中,不僅中國創新藥、創新器械領域產業端取得了顯著進展,政策端也迎來了變化。國泰基金認為,從產業端來看,不僅AI醫療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創新藥加速“出海”,且隨著海外需求回暖,CXO板塊開始修復,各類新增長點逐漸涌現。從政策端來看,醫保控費出現邊際緩和勢頭,設備更新得到政策支持,醫保丙類目錄及商保顯現積極變化。

          從最近一個月機構的調研方向來看,科技與醫療是基金等機構的關注重點,調研數量接近1.8萬次,醫療器械、生物醫療在機構行業調研熱度榜上排名靠前。多家生物醫藥板塊的上市公司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被問及AI賦能的情況。

          以國科恒泰為例,近日該公司在接受中加基金、東吳證券等機構調研時,就被問及有無參與AI醫療等方面的研究。安必平最近在接受機構調研時,也介紹了未來與醫療AI公司合作的可能性、開源數據和醫院合作在模型中的貢獻等情況。

          在具體投資機會的挖掘上,儲可凡認為,在醫保控費的大背景下,將挖掘醫藥行業的結構性機會,聚焦具有強創新、高成長屬性的醫藥賽道,包括創新藥、醫療器械、港股醫療等,這些方向的共同特點是研發投入高、業績爆發性強、在醫藥上行階段具備高彈性,直接受益于AI與醫療的融合。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