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無廢城市”建設提速擴面 綠色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 2024年12月29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無廢城市”是一種城市發展新模式,通過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利用資源化和處置無害化,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多地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當前,多地以此為抓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政策引領協同增效
“無廢城市”是一種城市發展新模式,通過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利用資源化和處置無害化,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多地立足實際,因地制宜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安徽今年出臺“無廢城市”建設行動方案,提出以合肥、馬鞍山、銅陵國家級“無廢城市”示范建設為引領,全省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固體廢物與化學品處處長牛海燕介紹,全省以“無廢細胞”建設和實施固體廢物資源化項目為抓手,提升各領域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作為工業城市,安徽省銅陵市加強工業領域廢物處理,探索大宗固廢規模化利用路徑,積極推動“減廢降碳”協同增效。“在建筑領域,制定裝修垃圾工作指導手冊,細化裝修垃圾分類標準,規范建筑垃圾運輸市場;在宣傳教育領域,開展專題講座、專題講課、特色研學等宣傳活動。”銅陵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忠說。
四川成都、樂山、眉山等8個城市入圍“十四五”時期國家“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各市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眉山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申小軍介紹,自2023年1月《眉山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印發以來,眉山市圍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生活源固體廢物等,采取源頭減量優先、充分資源化、處置無害化等措施,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樂山市則在四川省級層面開創多個“首例”——印發實施四川省首個《“無廢城市”建設重點項目管理辦法》,組建成立四川省首個“無廢城市”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無廢城市”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提升固廢利用水平
近日,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永福倉庫,國網臺州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將截成5米以下段長的廢電纜,利用銅米機拆解設備,分解出銅絕緣皮、填充物等材料,提升廢舊物資處置效益。
國網臺州供電公司物資部主任楊威介紹,過去對于廢舊電纜等物資的處置方式是收集后按照不同型號進行集中競價拍賣。自去年起,公司物資中心打破傳統處置模式,對報廢物資集中綠色拆解成原材料,分類后再進行競價拍賣。新模式不僅降本增效,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安全、綠色、實效的物質基礎,還能有效避免設備翻新、回流電網等風險。
磷石膏是磷化工企業生產磷酸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其綜合利用一直是業內難題。
在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可替代天然石膏的綠色建材新產品引人關注。“我們通過技術創新,與武漢工程大學等國內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開展磷石膏高值化利用基礎研究,將工業固廢變廢為寶。”公司總經理馬健說。
近年來,安徽持續推動國家級園區和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著力推進磷石膏綜合利用,實現全省磷肥企業磷石膏“產生—利用”平衡。2023年,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3%。
四川省致力于提升全省磷石膏綜合利用水平。在加強企業培育和基地建設方面,將鼓勵德陽、達州等磷石膏主要產生地開展“無廢城市”“無廢工業園區”“無廢工廠”及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磷石膏消納企業。
構建綠色生活方式
隨手丟棄的飲料瓶也可以成為藝術。近期,杭州市上城區湖濱步行街上的“許愿墻”吸引了眾多市民的注意。這面墻以廢棄飲料瓶為裝扮,市民隨時都能將閑置空瓶變成“心愿便簽”留在街區,環保公益成為了時尚潮流。
湖濱街道黨工委委員金志偉介紹,今年,上城區在湖濱商圈率先開展“無廢商圈”建設,通過減少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規范廢物回收利用處置等,形成綠色生產、消費、服務模式的商業街區。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鐘曉軍介紹,浙江在城市污水處理廠綠色低碳改造方面成效明顯。浙江省建成的第一個大規模全地埋花園式生態凈水廠——杭州臨平凈水廠,采用集約化、模塊化、疊合式布置的地埋式設計,廠區占地面積僅為相同處理能力平面布置污水處理廠的三分之一。
冬日的天府芙蓉園依舊綠意盎然,這里是成都“無廢城市細胞”的重要單元“無廢景點”之一。景區使用非燃油養護設備,大幅減少廢氣排放,通過綠化垃圾堆肥處理將廢物轉化為有機肥料,循環和再生理念隨處可見。據介紹,景區所在的成都市武侯區,已建成日壓縮轉運量2000噸的全地埋式城市資源處理中心、11個小微診所醫療廢物智能化集中暫存點。
在生活領域,安徽加快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累計建成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4座、廚余垃圾處理設施37座。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