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汽車>正文內容
          • 76年老廠落幕 奧迪轉型仍在路上
          • 2025年03月05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奧迪的困境并非個例。放眼全球,汽車行業正處于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但傳統車企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和需求仍需提升;另一方面,電動化轉型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創新。

          結束上周工作后,德國汽車制造商奧迪宣布,其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停產關閉。該工廠始建于1948年,是比利時汽車工業歷史的見證者,也曾被視為德國汽車制造商電動化轉型的發源地,累計生產了數百萬輛汽車。從行業層面來看,布魯塞爾工廠的關閉不僅是對奧迪的一次重大打擊,也反映了整個歐洲汽車工業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

          3000人失業

          當天,奧迪工廠的很多員工收拾好自己的物品,陸續離開。有些老員工難掩失落的心情。據悉,該工廠的關閉將導致3000多個直接和間接就業崗位流失。在工廠最終關停之前,當地工會與奧迪管理層關于裁員方案的談判持續了數月,雙方最終在2025年1月達成協議。

          始建于1948年的奧迪布魯塞爾工廠距今已經有超過70年的歷史,自2018年起轉型為電動汽車生產,曾被視為公司電動化轉型的起點。該工廠也是奧迪首個電動汽車工廠,主要負責奧迪Q8 e-tron的生產。

          但由于歐洲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度因高售價、充電設施不足等問題,該款車型銷量低迷。與此同時,工廠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高昂的物流和生產成本使其難以維持盈利。自去年9月起,該工廠的生產線一直處于停擺狀態,最初是由于工人罷工,之后是由于零部件供應短缺。相關供應商也因工廠提前結束生產并取消訂單而感到不滿。

          大眾集團曾研究過該工廠未來生產汽車或用于其他用途的可能性,但沒有找到解決方案。此前有傳聞稱,奧迪正在為該工廠尋找新的投資者,來自中國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是“緋聞對象”之一。蔚來有意收購該工廠,從而在歐洲實現本土化生產并規避關稅。但蔚來董事長李斌在接受采訪時否認該消息,表示“并不清楚傳聞出處”,稱:“奧迪都養不起的工廠,我們能養得起?”

          2024年10月,奧迪首席運營官Gerd Walker表示,在26家對該工廠表示有興趣的公司和潛在投資者中,沒有一家為該工廠的未來提供了“可行和可持續的設想”。2024年11月,大眾集團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未能為其在布魯塞爾的奧迪工廠找到買家,可能導致該工廠被關閉。最終在2024年12月,奧迪正式宣布,布魯塞爾工廠將于2025年2月28日停產。

          利潤暴跌

          奧迪工廠關閉后,比利時聯邦國防部長西奧·弗蘭肯(Theo Francken)提議將其用于軍事生產。負責該地塊未來規劃的投資機構則表示,建議將該區域開發為多企業集群,以降低對單一企業的依賴。但無論是何種規劃,目前來看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布魯塞爾時報》稱,目前,完整的重建計劃預計將耗時10年。

          而對于奧迪來說,布魯塞爾工廠的關閉,并不意味著Q8 e-tron就此停產消失。有消息稱,奧迪已經決定將Q8 e-tron后繼車型的生產轉移至墨西哥,并預計從2026年起開始量產。

          但種種跡象表明,奧迪已從利潤創造者變成了母公司大眾集團的“問題孩子”。數據顯示,2024年奧迪全球銷量為167萬輛,同比下滑12%,在德國、中國和北美等市場均出現下滑。其中,純電動車銷量下滑了8%,約為16.4萬輛,尤其是在德國同比下滑33%至2.2萬輛。

          與銷量低迷伴隨的是驚人的利潤跌幅。2024年11月6日,奧迪集團發布第三季度業績。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奧迪營收為153.22億歐元,同比下滑5.5%;營業利潤僅為1.06億歐元,暴跌91%。

          對于全球業績的大幅下滑,奧迪彼時解釋,主要是由于布魯塞爾工廠可能關閉導致重組成本高昂、零部件供應有限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的挑戰。奧迪還在財報中評價中國業務稱,公司在整個中國汽車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轉型,正通過更廣泛的產品組合重新定位自己。

          轉型挑戰

          奧迪的困境并非個例。放眼全球,汽車行業正處于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期,但傳統車企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和需求仍需提升;另一方面,電動化轉型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技術創新。

          根據規劃,歐盟希望到2035年全面淘汰內燃機汽車。不過,由于經濟低迷、購車成本高昂、電價較高、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多種因素,歐洲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并不算高,導致電動汽車銷售有些低迷。

          其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也面臨類似問題。2024年第三季度,大眾汽車營業收入同比下跌0.5%,凈利潤同比下降64%。大眾此前也計劃至少關閉德國的三座工廠,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競爭力。如果關廠計劃得以實施,將是大眾自創立以來首次在德國本土關閉工廠。此外,本田、豐田等傳統車企也在全球范圍內面臨銷量下滑和市場轉型的壓力。

          汽車數據公司分析師Felipe Munoz曾表示,奧迪工廠關閉是歐洲汽車制造商面臨的挑戰的第一個信號。更實惠的中國電動汽車充斥市場,而消費者還沒有習慣購買電動汽車,這讓歐洲汽車制造商陷入困境。

          奧迪布魯塞爾工廠的停產關閉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表示,在全球汽車行業加速轉型的背景下,傳統車企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市場策略方面不斷優化。傳統車企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方能在行業洗牌中突圍。

          顏景輝還提到,汽車企業還需在政策驅動和市場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通過優化產品組合和提升用戶體驗來贏得市場。此外,產業鏈的本土化也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重要趨勢,合資車企需要加強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提升研發和供應鏈的本土化水平。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