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文旅>正文內容
          • “演藝+”出彩! 演出市場加速向文旅經濟轉化
          • 2025年04月22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我的旅行計劃基本上是圍繞演唱會展開的,我喜歡的演唱會開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旅行。”今年剛畢業進入職場的小閆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2025年尚未過半,她圍繞演唱會及周邊消費已超5000元,包括門票、機票、酒店等消費。

          “我的旅行計劃基本上是圍繞演唱會展開的,我喜歡的演唱會開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旅行。”今年剛畢業進入職場的小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25年尚未過半,她圍繞演唱會及周邊消費已超5000元,包括門票、機票、酒店等消費。

          小閆將自己圍繞演唱會展開的旅游消費稱為“文化旅行”。近兩年,像小閆這樣圍繞演出展開文化旅行的人不在少數,演藝行業從最初的“一次性消費”逐漸向文旅、文創產品等產業延伸,激發新的消費活力。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2025年國內演出市場已上演票房超47億元,觀演人次超1000萬。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劉克智近日表示,隨著文旅融合的不斷深入,演出已成為凝結和搭建城市生活共同體的有效媒介。

          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市

          四月清和雨乍晴,大型演出市場正呈現出勃勃生機。一般而言,5000人以上的演出為大型演出,以演唱會、音樂節為主。近年來,大型演出需求井噴,眾多演唱會“一票難求”。

          記者查閱大麥網發現,本周末即將在上海開演的孫燕姿《就在日落以后》巡回演唱會目前“想看”人數已超越160萬。不少參與購票的消費者向記者表示,自己和朋友一起參與搶票都未能成功,開票當時便一搶而空。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2025年國內演出市場已上演票房已超47億元,觀演人次超1000萬。其中,音樂板塊以85.3%的比例斷層領跑,而在音樂板塊中,演唱會占比超88.3%。

          業內人士表示,5月、7到8月、10月是演出市場的“黃金檔期”。記者通過瀏覽大麥網等購票網站發現,僅5月1日當天,全國各地共有近20場音樂節開演,4場以上歌手個人大型演唱會開啟首日演出。

          2025年以來,大型演出分布規模呈現由核心一線城市向各區域擴散、“多點開花”的趨勢。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4月20日,演出板塊上演票房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浙江名列前茅,上演總票房已突破7億元。江蘇、廣東、福建、四川等省份也位列前十。圍繞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及長三角區域,演出市場逐步向二線城市擴散,而這些城市也成為演出帶動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地標”。

          3月29日至30日,2025年首場草莓音樂節在佛山南海千燈湖音樂秀場舉辦。音樂節兩天共吸引超6萬名觀眾,直接帶動南海文旅消費總收入2.1億元。

          “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市”已成為當下年輕群體文旅消費的新趨勢。上海華人演藝CEO洪迪表示,演唱會已經從純粹的本地娛樂消費活動變成跨地域、跨城市的消費現象。

          中小規模演出重塑都市空間

          近年來,中小規模劇場演出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生長。此類演出由于空間小、類型垂直,更多聚焦沉浸式和觀眾與演員之間的互動體驗,形成都市演出消費的新特點。

          從事劇場演出執行工作的陳川(化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最近音樂劇行業無論是小劇場的數量,還是原創劇目的數量都在增加,上海現在是音樂劇小劇場的聚集地。”其工作所處的上海亞洲大廈也成為多個小劇場的聚集地,吸引眾多年輕群體打卡消費。

          她向記者介紹,小劇場音樂劇多為演員長期駐演的形式,小型劇場成本相對較低,能夠較快回本。“從觀眾體驗層面看,小型劇場的觀眾與演員距離很近。在互動設置上,一些小型音樂劇會設置能夠與主演參與互動的座位,劇場也會根據劇目內容進行布置和設計,增強觀眾沉浸式體驗。”她說。

          近年來,脫口秀、livehouse(現場音樂空間)等新形態也引領演藝文化消費新潮流。來自上海的蔡女士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我連非頭部演員的小劇場脫口秀也搶不到了。”

          受脫口秀相關綜藝帶動,今年線下脫口秀場次和觀看熱度也急劇增長。笑果文化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截至4月18日,笑果文化已在43個城市進行了128場演出,其中包括脫胎于去年火爆線上的綜藝《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的線下全國巡演。據介紹,多場演出在開票后迅速售罄并達到滿座。

          上述負責人表示,線下演出的高人氣會帶動周邊商圈的消費活力,兩者可以彼此成就,共同為年輕消費群體提供更多元的消費場景。近年來,笑果文化不斷探索“演出+”模式,通過開辦線下戲劇節等形式搭建“演出+街區”,不僅將喜劇內容帶出屏幕,還讓更多喜劇人匯聚現場,讓觀眾在觀看演出之余體會到更多有趣的生活方式。

          演出市場精彩正當時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演出市場票房的增長不僅是短期回暖,更是一種消費結構變化,體現內容驅動體驗、體驗創造價值的深層趨勢。

          人民數據研究院院長陳麗觀察到,近年來,“銀發族”中老年人群也逐漸成為演唱會經濟不可忽視的力量。中老年群體組團進行演唱會消費和旅游已經轉化成為一種社交貨幣,這將推動演出服務向全場景社交服務延伸。

          環球音樂大中華區主席暨首席執行官徐毅認為,從供給側來看,線上流媒體對音樂的傳播,特別是跨區域的傳播提供了平臺,使得大規模巡演具備市場基礎。其次,藝人創作的積累與市場回報預期良好,使其有意愿開展巡演。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副總經理陸莉萍表示,通過聯名、開放劇院空間、發展劇目相關IP盲盒產品等多種形態,劇院正逐漸增強對周邊收入的影響力。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副秘書長李凌表示,近年IP授權也在賦能演出行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從多位受訪者處獲悉,購買演出官方周邊產品已經成為消費“必選項”。

          隨著大眾消費需求逐漸升級,旅游演藝愈發呈現蓬勃的生命力。中國演出行業協會《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顯示,2024年,全國旅游演藝演出票房收入163.89億元,觀眾人數8542.23萬人次。在眾多旅游演藝形式中,實景演出廣受好評。宋城演藝獨創“主題公園+文化演藝”的經營模式,旗下杭州宋城、三亞千古情景區等廣受好評。

          “要讓演出從一次性消費升級為城市文旅的全方位體驗。”洪迪認為,在創新“演藝+文創”“演藝+旅游”等多元化的商業模式過程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一些城市和地區政府開通演出免費專線,延長地鐵營業時間,為每位觀眾提供伴手禮、景區門票優惠等相關福利,為演出經濟向文旅經濟的持續性轉化提供便利,打通觀眾從演出到景點的“最后一公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