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長三角一季度經濟成績單:新興產業領漲 外貿增速亮眼
- 2025年04月25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今年1月,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具身智能訓練場在位于上海張江的“模力社區”正式啟用。過去一年,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長三角多地陸續出臺產業政策、打造產業園區,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近日,上海市統計局發布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至此,長三角“三省一市”均已披露一季度經濟成績單,滬蘇浙皖當期地區生產總值(GDP)分別達到1.27萬億元、3.31萬億元、2.23萬億元和1.23萬億元,增速分別為5.1%、5.9%、6.0%和6.2%。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開局即沖刺與產業結構提質向新。
開年拼經濟
重大項目是經濟增長的助推器。開年伊始,長三角各地全力抓項目、擴投資,奮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1月2日,2025年安徽全省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在合肥舉行,622個項目總投資4057.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119.8億元。2月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舉行全省2025年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浙江11設區市齊上陣,150個重大項目亮相,總投資超35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360億元。2月20日,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2025年“開門紅”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暨重點企業表彰大會。會上,41家企業集體簽約落地臨港新片區,總投資額428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實現GDP12735.06億元,同比增長5.1%,高于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0.1個百分點。江蘇實現GDP33088.6億元,同比增長5.9%,超出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安徽經濟起勢有力,快于上年全年及同期,延續了回升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4月21日,安徽省統計局在發布一季度安徽經濟運行情況時如是表示。一季度,安徽實現GDP12265億元,同比增長6.2%,增速創下近三年同期最好水平。
產業結構向新
今年1月,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具身智能訓練場在位于上海張江的“模力社區”正式啟用。過去一年,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長三角多地陸續出臺產業政策、打造產業園區,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上海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上海三大先導產業——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分別增長8.9%、13.2%和2.8%。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從年初DeepSeek和宇樹科技的爆火,到各地黨政代表團輪番造訪杭州,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今年備受關注。一季度,浙江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GDP22300億元,同比增長6.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
浙江省統計局工業統計處處長徐璐介紹,一季度,浙江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2%、13.1%、12.3%和10.3%,增速均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工業機器人(54.1%)、新能源汽車(47.6%)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一季度,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1.4%,比去年全年提升0.7個百分點。
皖浙出口增速均超10%
“我們有最完善的玩具產業鏈,無論價格和品質都具備很強優勢,國外很難替代,好產品一定會有好訂單。”在義烏經營燃油車模、船模、航模等商鋪的潛春海表示。今年以來,國際形勢變化給外貿行業帶來影響,但在長三角,類似潛春海這樣的外貿人依然在尋找新機遇。
一季度,浙江外貿進出口總額1.29萬億元,增長7.3%,對全國增長貢獻率居全國首位。其中出口總額9707.5億元,增長11.1%。一季度,長三角區域進出口總額3.87萬億元,占全國比重達37.6%,比重較去年進一步提升。其中,安徽省進出口增速高出全國11.8個百分點。
在安徽最大的貨運、外貿和集裝箱樞紐港——蕪湖港,一排排整齊排列的嶄新汽車正在等待裝船,運往世界各地。今年一季度,安徽電動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達172.7億元,同比增長58.3%。
合肥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安徽省民營企業逐漸由“生產”到“出品”,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增長快、占比高,品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