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 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
- 2025年02月27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新型工業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資本市場與新型工業化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工業和制造業企業構成A股上市公司的主體,截至2024年底,滬深北交易所上市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工業和制造業企業占上市公司總數量比例為76.5%。這些優質企業已成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
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發表的署名文章《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功能 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提出,“進一步體現資本市場在推動新型工業化中的擔當作為”“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
新型工業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資本市場與新型工業化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工業和制造業企業構成A股上市公司的主體,截至2024年底,滬深北交易所上市的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工業和制造業企業占上市公司總數量比例為76.5%。這些優質企業已成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針對科技型企業研發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資本市場可提供差異化融資工具來滿足企業長期資金需求;對傳統制造業企業,可設計綠色債券等支持其向智能化、低碳化升級。
為科技型企業成長
提供“沃土”
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完善,資本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本形成、完善公司治理、健全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效果顯著。
從板塊來看,主板突出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大盤藍籌”特色,科創板堅持“硬科技”定位,創業板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北交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
一批科技型企業受益于多層次資本市場制度體系,接連上市融資。截至2024年底,科創板上市公司共581家,首次公開發行(以下簡稱“IPO”)融資9176.12億元。創業板注冊制后新上市公司558家,IPO融資5380.72億元,大多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型工業化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動力。從長期看,根據相關企業的特點、發展規律及其在投融資、激勵約束、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需求,更有針對性地豐富資本市場的工具、產品和服務,成為資本市場的必答題。
“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資本市場通過融資多元化、并購便利化、激勵長期化和治理實效化來針對性地匹配企業需求。”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比如,針對科技型企業“高投入、長周期”的特點,優先支持其通過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發行股票,并通過科創債、可轉債等工具滿足不同階段的資金需求。
董忠云表示,通過資本市場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技術領域,有助于增強科技領域的自主可控;在科技產業鏈發展層面,通過并購重組培育“鏈主”企業,有助于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
巧用資本市場工具
助力企業發展
科技型企業在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時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包括設備購置、人才成本、實驗材料、知識產權保護等,尤其是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與算力基礎設施、新能源與儲能、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
文章強調,“優先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科技型企業股債融資、并購重組,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質效”。
田利輝表示,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替代傳統信貸,解決科技企業“輕資產、缺抵押”的融資痛點,縮短研發到產業化的周期。同時,要推動資金向“卡脖子”領域集中,避免低效重復投資,如引導資金流向集成電路與工業母機、醫療裝備與工業軟件、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細分賽道。
電氣設備制造領域企業廣東明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成功登陸創業板后,借助資本市場平臺,在研發創新、規模效應、服務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提升,各項經營指標均創新高。“在生產端,上市為企業擴充帶來了優勢,公司的單體生產規模已經躍居全國前列,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不斷升級,公司的產品高端化和技術高端化等顯著優勢進一步凸顯。”
視頻顯控行業的龍頭西安諾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樣深有體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IPO募集資金后,公司研發投入獲得了資金支持,也吸引了更多頂尖人才加入。此外,加入資本市場后,公司在創新產品與服務方面也有了新思路。
并購重組也是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工具。自去年以來,在政策引導下,上市公司以高質量產業并購為主線,向新質生產力聚焦,一批標志性案例涌現。例如,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并購產業鏈上下游資產,增強“硬科技”屬性;券商吸收合并提高行業集中度,企業并購支付方式也逐漸多元化,進一步服務新質生產力。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認為,對于新質生產力賽道而言,并購重組是快速實現產業突圍的重要路徑。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