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化轉型難改業績頹勢 均瑤健康上半年凈利再降近三成
- 2024年08月30日來源:經濟參考報
提要:在業績與股價“雙殺”的背景下,均瑤健康今年遭到部分機構減倉。公司董事會秘書郭沁于2024年2月至6月累計增持公司5.84萬股,但因部分交易處于年報披露窗口期構成違規增持。
“常溫乳酸菌第一股”均瑤健康近日發布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35億元,同比下降27.09%。自2020年上市以來,均瑤健康歸母凈利潤連年下降,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僅相當于2019年同期的18%。
除面臨業績下滑的壓力外,均瑤健康近日股價亦創下歷史新低。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至8月27日,均瑤健康股價已累計下跌47.67%,并于8月27日盤中創出歷史新低4.62元/股。在業績與股價“雙殺”的背景下,均瑤健康今年遭到部分機構減倉。公司董事會秘書郭沁于2024年2月至6月累計增持公司5.84萬股,但因部分交易處于年報披露窗口期構成違規增持。
業績逐年下滑 上半年營收凈利雙降
均瑤健康成立于1998年8月,于2020年8月登陸上交所,主營益生菌健康食品及常溫乳酸菌系列飲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主要包括“味動力”常溫乳酸菌系列飲品、“青幽爽”及“暢飲爽”的益生菌乳酸菌飲品及益生菌咀嚼片系列產品為主的益生菌休閑零食系列產品、以黑巧及夾心餅干為主的益生菌休閑零食系列產品、以“UE君”及“纖美君”為主的益生菌固體飲料系列產品。
2024年半年報顯示,均瑤健康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56億元,同比下降1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35億元,同比下降27.09%;實現扣非凈利潤0.30億元,同比下降17.08%。此外,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億元。
單季度來看,均瑤健康業績下滑幅度更大。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均瑤健康實現營業收入3.60億元,同比下降16.9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61.24萬元,同比下降63.75%;實現扣非凈利潤609.09萬元,同比下降65.16%。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市以來,均瑤健康利潤水平逐年下滑。同花順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均瑤健康業績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其中營收從11.01億元增長至12.46億元(僅2019年出現小幅下滑),歸母凈利潤從1.75億元逐年增長至2.95億元。而上市以后,均瑤健康營業收入隨即于2020年驟降三成,之后逐漸回升并于2023年超過上市前規模;但增收不增利,均瑤健康歸母凈利潤由2019年的2.95億元逐年減少至2023年的0.58億元。
此外,均瑤健康今年上半年還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損失575.13萬元、其他應收款壞賬損失276.67萬元,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合計金額851.80萬元,占公司上一會計年度經審計歸母凈利潤的14.79%。
多元化遇阻 押寶益生菌
據悉,自2021年來,均瑤健康在原有的乳酸菌產品外,布局了益生菌、供應鏈等新業務。不過,均瑤健康今年上半年供應鏈業務收入大幅下滑,帶動公司整體營收雙位數下降。根據披露,均瑤健康上半年商品供應鏈實現營業收入3.05億元,同比下降28.09%。
作為國內最早的一家常溫乳酸菌飲品企業,均瑤健康自2011年進入這個細分行業以來,乳酸菌飲品一度成為其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20年上市后,均瑤健康也成為資本市場“常溫乳酸菌第一股”。
轉折點出現在2020年上市后,均瑤健康的乳酸菌產品銷量開始低于預期,財報也表現出其歸母凈利潤逐年下滑的態勢,其中2020年至2023年歸母凈利潤分別下降27.60%、31.26%、47.79%、24.97%,今年上半年繼續下滑。
伴隨著業績的下滑,均瑤健康2021年提出“二次創業”,開始試水多個行業,先后進軍飲用水、益生菌、供應鏈等行業。為此,均瑤健康設立上海均瑤天然礦泉水有限公司,高調進軍瓶裝水賽道,并在2021年以2100萬元收購湖北三座山飲品有限公司70%股權,但此后其飲用水業務的發展一直低于預期。
在這些新進入的領域中,均瑤健康把益生菌作為重點發展賽道。根據均瑤健康披露,益生菌可用作膳食補充劑、食品配料、食品添加劑等,市場發展非常迅速,是功能性食品中成長最快的品種之一,目前我國益生菌在食品領域的應用主要是添加在奶粉、酸奶、飲料中。市場調研機構ZION Market Research預計,到2025年全球益生菌產業產值將超過770億美元,中國市場占比將超過25%,益生菌有望成為下一個千億級的大健康市場。
早在2020年年報中,均瑤健康曾表示:“通過二次創業,發展培育新品,尤其以益生菌為核心突破,向‘益生菌第一股’奮進。”為了深度布局益生菌領域,均瑤健康2022年以2.79億元收購了益生菌原料供應商潤盈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2023年更名為均瑤潤盈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潤盈生物”)85%股權,同年又斥資4500萬元收購泛緣(上海)供應鏈有限公司51%的股權,該公司在上海地區擁有廣泛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購上述兩塊業務后,均瑤健康的收入恢復增長,2022年和202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增長7.94%和65.71%,但增收不增利,其歸母凈利潤加速下滑,同比分別減少了47.79%和24.97%。到了2024年上半年,均瑤健康的營收也出現下滑,同比減少14%。
不過,《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主營益生菌原料的潤盈生物在今年上半年表現良好,收入同比增長89%,凈利潤同比增長166%,發貨金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5%以上,已然成為均瑤健康為數不多的業務亮點。
西南證券認為,均瑤健康的益生菌業務將在2023年至2025年以“恢復-快速增長-擴張”為發展路徑推動業績成長,2023年底潤盈生物獲得全球頭部乳業公司A+供應商資質,為后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公司發酵劑業務技術領先,已入選國際知名發酵劑供應商名錄,2024年有望進一步放量。
多家機構減持 高管少量增持
二級市場方面,均瑤健康近年股價走勢相對低迷。同花順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均瑤健康股價分別整體下跌17.92%、16.47%、16.13%;今年以來至8月27日,均瑤健康股價又累計下跌47.67%,并于8月27日盤中創出歷史新低4.62元/股,而在此期間行業跌幅為20.35%。
業績與股價“雙殺”下,均瑤健康也遭到部分機構的減倉。同花順數據顯示,交銀消費新驅動股票繼今年一季度減持公司149.40萬股后,于第二季度進一步減持并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行列;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九零三組合至今年一季度末以166.43萬股位列公司第七大股東,其于第二季度減倉并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行列;此外,UBS AG(瑞銀集團)至2023年末以149.17萬股位列公司第十大股東,其于今年一季度減倉并于一季度末已退出公司前十大股東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亦存在部分高管少量增持均瑤健康。巨潮資訊網顯示,均瑤健康董事會秘書郭沁分別于2024年2月、3月、6月,通過二級市場累計增持公司5.84萬股,增持金額約為50.08萬元。不過,由于前述交易部分處于年報披露窗口期,構成違規增持。
根據均瑤健康2024年3月披露的《關于高級管理人員窗口期增持公司股票及致歉的公告》,郭沁于2024年3月26日增持了公司股票2.26萬股,由于失誤忽略了本次增持處于年度報告公告前30日內的窗口期。公司將于2024年4月19日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郭沁本次增持行為違反了《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8號——股份變動管理》的相關規定,本次交易構成違規增持。
除了高管增減持情況外,均瑤健康的人事變動亦備受關注,2024年半年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均瑤健康兩名高管先后離任,其中公司原副總經理葛欣于2024年5月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不再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此外,公司原總經理朱航明于2024年6月30日因工作調整原因不再擔任公司總經理職務,變動后仍繼續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等職務。《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朱航明原定任期終止日為2026年7月31日,其離任后,均瑤健康總經理一職由俞巍擔任。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