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深度閱讀>正文內容
          • 年內60余家上市公司更名 背后有何原因?
          • 2023年12月28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上市公司更名一般可分為多種情況,包括突出主營業務或發展戰略,例如將簡稱改為與公司主營業務更相關的詞匯;因主營業務變更而更名,如公司業務范圍發生擴大或轉型;因公司易主而發生更名,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以及其他原因,如公司形象升級、品牌重塑等。”

          12月28日起,祁連山的公司名稱由“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中交設計咨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也變更為“中交設計”。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除“戴帽”“摘帽”等被動更名外,主動更換證券簡稱且已生效的上市公司有65家。

          對于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市公司更名一般可分為多種情況,包括突出主營業務或發展戰略,例如將簡稱改為與公司主營業務更相關的詞匯;因主營業務變更而更名,如公司業務范圍發生擴大或轉型;因公司易主而發生更名,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以及其他原因,如公司形象升級、品牌重塑等。”

          具體來看,部分上市公司更名是為了反映未來發展方向和定位,這類更名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聚焦某一項業務、突出主營業務的特性;二是企業經歷重大資產重組后主營業務發生變更、開拓了新業務、產業升級或經營多元化。在年內65家更名的上市公司中,有52家符合上述兩種情況。

          以進一步聚焦主業的龍宇股份為例,其表示,近年來,公司數據中心IDC業務收入逐年提高,公司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營收規模逐步減少,特別是近兩年,公司大力發展數據中心業務,使得整體IDC業務板塊經營業績快速提升,并貢獻了公司大部分的凈利潤。為了更清晰地反映公司的主營業務板塊和戰略發展定位,使公司證券簡稱與公司名稱相匹配,并更貼合公司轉型發展的實際情況,公司將證券簡稱由“龍宇燃油”變更為“龍宇股份”。

          重組后主營業務發生變化,也是部分公司更名的直接原因。以12月28日重組上市的中交設計為例,其表示,公司重組已完成,主營業務已由水泥生產轉變為基礎設施設計和咨詢服務,為符合交易完成后公司的主營業務情況、更清晰地反映公司的主營業務板塊和戰略定位而進行公司更名。

          對此,柏文喜表示:“此類改名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體現其業務特點和發展方向,傳遞出公司戰略調整的信號。對于投資者而言,這類改名有助于提高投資的可預測性和有效性。從長遠來看,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企業易主也是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之一。以璉升科技為例,2022年末,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海南璉升科技有限公司成為控股股東,黃明良、歐陽萍夫婦成為實際控制人。為從公司名稱上明確公司目前的控股關系,塑造公司品牌,公司將證券簡稱變更為“璉升科技”。

          同樣因此原因更名的還有星光股份、融發核電、甘肅能化等多家公司。

          此外,也有上市公司為避免市場信息混淆,對證券簡稱進行變更。甘肅能源表示,公司原證券簡稱為“甘肅電投”,公司控股股東全稱為“甘肅省電力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相關文件往來及媒體報道中通常簡稱為“甘肅電投集團”或“甘肅電投”,容易造成市場信息混淆。因此,公司將證券簡稱由“甘肅電投”變更為“甘肅能源”。

          “上市公司更名,大多是希望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增強市場認知度、傳遞公司形象和價值觀,同樣也便于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公司業務和發展戰略,提高投資者的關注度和信心。”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但也有少部分公司或存在通過更名“蹭熱點”的行為。“這種行為可能會帶來短期的股價波動,但長期來看,缺乏實質性的業務支撐和戰略規劃,公司的股價和市值難以持續增長。同時,這也會使投資者對公司的真實情況產生誤解,同時會損害公司的聲譽和信譽,讓投資者對公司的誠信度產生懷疑。”王鵬認為,上市公司還是應該注重長期發展和戰略規劃,避免短期炒作行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