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珀萊雅受質疑:品牌投入過高 雅詩蘭黛蘭蔻誰火抄誰
- 2021年03月15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珀萊雅的市場嗅覺非常靈敏,它完全有機會在歷史的積淀中,創造國產化妝品牌的新高度。但如果模仿和追隨的思維不能扭轉,那我們就只能坐等渠道、產業鏈中的優秀者革它的命了。
模仿不僅是珀萊雅的起點,也是終點
珀萊雅的市場嗅覺非常靈敏,它完全有機會在歷史的積淀中,創造國產化妝品牌的新高度。但如果模仿和追隨的思維不能扭轉,那我們就只能坐等渠道、產業鏈中的優秀者革它的命了。
“斬男色”真的能“斬男”么?神仙水真的可以讓你變成神仙么?逆時空膠囊真的可以讓時光倒流么?顯然不可能。可在化妝品領域,這些反常識的宣傳卻總能掏空消費者的錢包,且屢試不爽。
化妝品行業就是把相對低成本的化學調制品,通過營銷包裝成美麗、奢華的幻覺兜售給用戶。使用護膚品帶來的細微轉變遠不如心理改變更立竿見影,所以對于化妝品公司而言,美麗奢華的感覺比產品本身更重要。
對于化妝品企業而言,營銷手段、產品、渠道,哪一個更生死攸關?珀萊雅是典型的營銷高投入的代表,近年攬獲流量明星的勢頭甚至不輸歐萊雅、雅詩蘭黛,這在國內品牌中絕無僅有。
憑借出色的業績,珀萊雅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它是近幾年來營收增速最快的本土化妝品企業之一。自2017年底上市以來,珀萊雅營收增速遠高于上海家化和丸美,其股價漲幅超過10倍,成為中國化妝品品牌的市值之最,妥妥的大牛股。
不過外界對珀萊雅的質疑也從未停止,高品牌投入到底能不能砸出企業護城河?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謎題。珀萊雅的品牌策略跟手機領域的OPPO、vivo非常相似,產品策略跟達利食品近似,又要比肩歐萊雅、雅詩蘭黛和資生堂,珀萊雅到底該向誰看齊?
渠道:生死攸關
1996年,溫州人方玉友只身前往河北,舉債開始做化妝品代理。先后成為大寶、丁家宜、小護士、羽西等23個本土品牌的河北代理商。由于彼時化妝品價格比較低,跟洗衣粉、洗發水、牙膏的銷售邏輯差異不大,所以成功者無一例外都是渠道的王者。1996-2003年正是國外化妝品牌大舉進入中國的時期,國貨擅長的渠道營銷正是國外品牌的短板,暢銷國貨品牌成為外國品牌的獵物。一波跨國收購之后,被并購的國貨品牌并沒有獲得它們想要的國際舞臺,而是被棄置或者坐起冷板凳,然后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辛苦鋪就的銷售渠道經營外資品牌。
就這樣,方玉友代理的23個本土品牌最后“賣的賣、死的死”。一氣之下,他在2003年孤注一擲自創品牌自產自銷。為了迅速上位,方玉友在品牌名稱上采取借力打法,取歐萊雅的“雅”和資生堂旗下的歐珀萊的“珀萊”,組成了珀萊雅這個名字。
以渠道起家的方玉友在構建珀萊雅的銷售渠道上自然得心應手。誕生于浙江杭州的珀萊雅迅速打開市場,用珀萊雅創始人方玉友一句玩笑話來總結成功的秘訣就是:一群普通話都說不清的浙江人,全國撒一下網,便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零售網絡。
2007年珀萊雅已經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化妝品公司,還跟韓國、日本、法國多家研發機構展開合作,依托渠道能力拓展出護膚、日化、彩妝等9大品類,有超800個單品投放市場。珀萊雅的成長有目共睹,但后續增長乏力同樣不容忽視。
2003年時,由于渠道優勢,珀萊雅品牌一下子就立起來了。公司還立下一年翻一番,三年翻三番的銷售目標。第二年,公司果然順利實現銷量翻番。但到了第三年就很吃力了,銷售只增長了20%。2006年子品牌產品在不斷推出,但銷量卻不見增長。到了2007年,實現原定目標都變得很困難。那些市場火熱的祛痘、美白的產品,珀萊雅都有,而且質量、包裝、促銷活動哪個都不比別人差,可銷售就是不見起色,用戶也根本不買單。
屋漏偏逢連夜雨,由于旗下的“珀萊”、“泊萊美”、“珀萊雅”及“日本歐珀萊化妝品有限公司”“杭州歐珀萊化妝品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品牌,涉嫌侵犯日本資生堂旗下知名品牌——歐珀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構成不正當競爭,珀萊雅于2006年底被山東省法院判賠對方25萬元經濟補償,并停止侵權。
內外交困的珀萊雅被堵在十字路口。
品牌:起死回生
為了尋找癥結和出路,珀萊雅找到營銷大師葉茂中,想讓他帶領珀萊雅做市場的老大。葉茂中正有此意,“做人可以低調,但做企業必須高調,不表一個雄心壯志怎么讓經銷商跟著你干,不吆喝憑什么賣東西。”“看見雅詩蘭黛做紅石榴火了就趕緊抄襲,最多只能是跟隨老大分食市場,珀萊雅的增長困境正說明了跟隨戰略的無效。所以做品牌一定要拿出當第一的氣魄。”
葉茂中看來,本土化妝品行業中的大多數品牌只是打著品牌旗號,實際上并沒有在做品牌的事情。主要原因是,在上千萬資金投向品牌建設時,一遇到問題,首先就會否定自己的品牌戰略,然后從“做品牌”變成“做促銷”,再接著又回到“渠道為王”粗放的老路上。
葉茂中的品牌規劃確實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國外品牌已經基本在國內站穩了腳跟,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完成了品牌和渠道下沉。在各品牌的渠道能力都相對完備的情況下,渠道方面已經沒有更多的市場增量,渠道為王的時代過去了。國外成熟品牌的競爭,必然將戰場引向品牌形象競爭的方向上。
到2008年,我國化妝品銷售總額達到800多億,年均增速超過13%,化妝品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隨著競爭加劇,各大品牌必須在一個細分賽道上做到極致,力出一孔實現突圍。于是市場開始不斷被細分,幾乎沒有一家通吃的現象,在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涌現出了不同的領軍品牌。
如何在珀萊雅的800多個單品種找到超級大單品,并策劃出明星產品,這是塑造品牌、拿到第一的關鍵。通過競品分析他們發現,國外品牌傾向功能導向,以科技理念集合時尚元素,締造奢華美麗的想象。通過調研和市場走訪,他們發現了補水對化妝的基礎性作用,而且目前在補水領域暫無領導品牌。
根據“定位”理論,這個品類空缺是搶占消費者心智的絕佳機會。在補水領域建立專家形象和品牌威信成了他們的首要任務。如何快速建立品牌認知,并且防御實力更強的國際大品牌圍攻呢?
珀萊雅以320米深層海洋水作為切入點:60多種礦物質充分激活肌膚細胞,人類足跡未曾涉及的領域,終日無光13度恒溫,沒有輻射、污染和細菌。為了將科技感做足,其建立了珀萊雅亞洲護膚中心專項小組,還繪制了珀萊雅取水體系演示海報。利用理念和營銷,將“深-深-深-深層補水專家”的概念坐實,把自己放在補水領域的最頂端,避免其它品牌突圍。
品牌和用戶認知是喊出來的。定位完成之后,下一個任務就是將這個觀念放到用戶的心里。彼時紅極一時的美容大王大S,具有極高的用戶感召力,成為了攻破用戶心智防線最好的武器。將水的色彩、符號運用到代言人造型、品牌海報、logo、展柜設計等一切領域,將深層補水的概念視覺化,從而讓其無孔不入。
對于補水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如何將其陌生化成了建立品牌記憶的新突破口。除了亞洲護膚中心的科技感背書,借鑒倩碧護膚三步曲的概念,珀萊雅打造出肌膚生物鐘概念,將一瓶補水的化妝品分成“清新晨水”和“滋養晚水”兩款新品,搶先獲取了消費者的認知,并對此過程中的圖紙、設計等外觀專利申請了國家專利保護。
很快一則關于表達“晨之公主夜之人魚”的微電影在各大視頻網站悄然熱播,上千萬的點擊量,可謂來勢兇猛。“‘早晚’讓你好看”的話題在微博上迅速發酵,引發眾多網友競相模仿和討論。此后利用奧運等事件營銷,珀萊雅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珀萊雅的故事,給很多掙扎中的傳統企業帶來反思:盡管傳統產業壁壘越來越高,商業競爭也顯得越來越“苦逼”,但是市場縫隙還是存在的。
營銷AB面
在這場“造夢”概念中大獲全勝的珀萊雅,嘗到了品牌營銷的甜頭,短短5年間銷售額實現數倍增長。美妝行業是典型的高毛利+高費用率,龍頭企業歐萊雅集團的營銷費用率高達30%;雅詩蘭黛集團在這一指標上,同樣保持在25%左右。高營銷投入這種略微畸形的成本配置卻在持續締造著行業神話。
護膚品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品類,200元和2000元的面霜都有大批擁護者和吐槽者,這恰好給了品牌發揮的空間。雖然珀萊雅深知技術在化妝品售賣領域的重要性,但相對于產品研發,珀萊雅顯然更愿意把心思花在營銷上。利用“高科技”概念和流量明星刷屏搶占用戶心智,會比高科技的產品更迅速產生市場效果。
在“重營銷,輕研發”方面,珀萊雅是行業“領跑者”。將上海家化、華熙生物、丸美、珀萊雅四家企業進行對比,珀萊雅的研發人員占比最低,研發費用營收占比也幾乎處在最低水平。相比之下,其營銷費用卻高得令人咋舌。
珀萊雅請來了大S、佟麗婭、章子怡等一系列女神做代言,2016年還簽下男神宋仲基。明星助陣離不開資本助推,2013-2015年,公司銷售費用高企,分別達到5.73億、6.81億和6.96億,均超過當期凈利潤。而其中“形象宣傳推廣費用”分別為3.5億、4.18億和3.7億,占銷售費用的比例高達61.38%、61.46%和53.16%。有媒體還吐槽,看似暴利的珀萊雅不過是明星的打工仔。
美妝行業的競爭力是由渠道把控和營銷效果決定的,珀萊雅對于這一切洞若觀火,因此才會不遺余力地在營銷上大筆投入。公司2018年共投入8.8億的銷售費用,相當于營收的37%。唐嫣、李易峰、羅云熙、黃明昊、孫儷、蔡徐坤,珀萊雅爭奪流量明星的氣勢甚至不輸歐萊雅和雅詩蘭黛。
在渠道上,珀萊雅同樣嗅覺靈敏,投入巨大,銷售人員占比高達80%,為行業之最。傳統渠道雖然趨于飽和,但2007-2017年這十年,新興渠道(包括電商、化妝品專營店、微商等)迅速崛起。渠道出身的珀萊雅非常敏銳,通過在社交媒體、KOL、直播等新媒體營銷方面的積極嘗試,珀萊雅很快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自2017年底上市以來,珀萊雅股價漲幅超10倍,2018年、2019年,其營收增速均超過30%。
珀萊雅通過自主孵化、合資、代理等方式,不斷豐富彩妝品牌矩陣,還計劃開展彩妝代工業務為公司提供新的利潤增長點。繼2019年風靡抖音的泡泡面膜之后,珀萊雅在2020年推出了紅寶石精華、雙抗精華、雙抗小夜燈眼霜等明星單品。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擁有1萬多家線下銷售網點的珀萊雅受到沖擊。但由于新零售渠道的布局和電商銷售的增長,珀萊雅成為了行業中的逆行者。2020年上半年,珀萊雅實現營收13.84億元,同比增長4.26%;凈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3.1%。其中線上渠道營收8.78億元,同比增長43.85%,占整體營收的63.55%。2021年2月9日,其股價攀上214.72元的高點,市值突破400億元,成為了資本市場美妝第一股。
除了廣告投入,對銷售渠道的同等重視是珀萊雅占據市場的底氣。理論上說,渠道、產品、營銷三者并重對品牌發展最有利,問題是中國國產品牌在國外化妝品巨頭面前太孱弱了。想要三方面均衡發展,很難短時間突圍。在其它兩項不掉隊的情況下,珀萊雅力出一孔將一個方面做到極致再漸漸補齊短板,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思路。
理想照進現實
美麗行業是根植于人性的行業,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消失,且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斷增長。珀萊雅增速較快也得益于其體量小,雖然營銷上有些亮點,卻看不到明顯的護城河。
化妝品行業常見的護城河是品牌和轉換成本。轉換成本是大品牌的優勢,因為挑選化妝品費時費力、風險高,沒人愿意拿自己的臉當化學品實驗田。所以挑選到適合自己的品牌之后,品牌忠誠度就會形成。但作為定位中低端的珀萊雅而言,用戶轉向中高端品牌的成本極低,所以消費升級之下,珀萊雅很難留存住有價值的用戶。
一些東方品牌在中草藥方面的發力,形成了很好的品牌護城河。例如佰草集、還有韓國雪花秀的人參面霜,雖然沒有大牌的聲量和科技感,但獨特的中草藥配方,還是建立了一定的產品差異性和用戶忠誠度。從最近的產品來看,珀萊雅已經漸漸失去了引領市場的姿態,在模仿者的路上越走越遠,倩碧、雅詩蘭黛、蘭蔻、萊伯妮誰火抄誰。最近的新產品紅寶石精華的六勝肽、A醇不過是社會熱點的跟隨者,想借此拿下單品龍頭幾乎不太可能。
品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投入的邊際效用會遞減,在沒有產品技術積淀的情況下,單純的營銷投入,很難產生忠實用戶和品牌護城河。依靠山寨大牌打價格差雖然還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如同食品中的達利,但長期來看很難形成穩固的品牌護城河。而且隨著電商的發展和深化,小眾品牌的崛起也會危脅到缺乏個性的模仿者。
人們一邊贊賞珀萊雅勇敢投入帶來的聲量,一邊擔心沒有產品積淀的品牌泡沫被吹破,一波股東高管減持的操作讓珀萊雅的未來更令人憂心忡忡。減持珀萊雅股票最兇猛的當屬公司董事、總經理方玉友。2020年11月,他所持股份剛剛解禁,即在12月10日之后的20天內,減持公司2.0082%股份,合計套現6.75億元。珀萊雅的美麗之夢他也不信了么?
作為市值老大,珀萊雅的市場嗅覺非常靈敏,它完全有機會在歷史的積淀中,創造國產化妝品牌的新高度。對營銷的重視不必苛責,因為雅詩蘭黛就是典型的產品力不怎樣,但講故事的能力和營銷做得好就賺得盆滿缽滿的類型。從營銷和渠道的思路上,珀萊雅很像手機界的OPPO、vivo,成績也是非常亮眼的。
但珀萊雅應該注意的是,雅詩蘭黛的故事幾乎都緊緊的圍繞著產品功效展開,在行業中也有大量開創性產品而非模仿跟隨。補齊產品的短板,是珀萊雅必須要做的功課,培養企業的第二生長曲線才能帶來品牌的質變。要擺脫為明星打工的魔咒,珀萊雅就必須在產品研發上下功夫,打造提升品牌的硬實力。
模仿和跟隨者早晚會死。從服裝界Zara墜落,優衣庫登頂,到今天華為的強勢崛起、農夫山泉在水飲界確立龍頭地位,珀萊雅要清楚自己的路應該在何方。如果短暫的模仿跟隨是為了蓄勢待發,那珀萊雅值得期待;如果模仿是其商業思維的終點,那我們就只能坐等渠道、產業鏈中的優秀者革它的命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