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斗”續集!雙匯職工:助力企業MBO成功后被“卸磨殺驢”
- 2021年08月26日來源:中新經緯
提要:近日,有多名海宇公司投資人向記者稱其通過公司中層代持方式,成為海宇公司股東,在雙匯MBO過程中為管理層提供資金杠桿。MBO完成后,海宇公司股權轉移至興泰公司名下,但數百名基層員工股東被部分管理層“卸磨殺驢”,追償投資收益十數年無果。
日前,雙匯發展、萬洲國際董事長之子萬洪建發布長文指控萬隆,文中提到“利用自己雄厚的勢力,在員工處于一盤散沙的弱勢背景下,巧取豪奪,從員工持股的興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泰公司”),強行用一半價格進行交易,萬隆先生自己獲利50多億港幣”,萬洪建直指其父“損人利己”。
近日,有多名海宇公司投資人向記者稱其通過公司中層代持方式,成為海宇公司股東,在雙匯MBO過程中為管理層提供資金杠桿。MBO完成后,海宇公司股權轉移至興泰公司名下,但數百名基層員工股東被部分管理層“卸磨殺驢”,追償投資收益十數年無果。上述投資人稱:“興泰部分顯名股東侵占我們海宇公司人的權益,這是一個‘局中局’,‘案中案’。”8月23日,萬洲國際回應多項指控,但并未提及興泰公司相關事宜。
海宇公司的“使命”
海宇公司成立于2003年,存續5年間,海宇公司主要的作用就是為雙匯發展MBO提供資金支持。歷史公告顯示,雙匯發展上市于1998年,2003年之前,雙匯集團持有雙匯發展60.72%國家股。2003年6月16日,雙匯集團將其所持有的8559.25萬股(占雙匯發展總股本25%)國有股份以4.14元/股作價3.54億元,轉讓至海宇公司名下,海宇公司以全現金形式支付轉讓價款。若以16日前后20個交易日交易均價為13.33元估算,此次交易市值為11.41億元,交易折價近七成。
海宇公司投資人向記者介紹:“海宇公司實際上是雙匯集團公司高管 MBO 的過渡公司,由于中高層資金有限,因此鼓勵雙匯基層員工集資入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投資人雖為雙匯基層員工,但并未登記在股東名冊,而是通過他人代持的形式投資海宇公司。多名海宇公司投資人介紹,“海宇公司股東分三層,16名工商登記注冊股東為最高層,雙匯中高層職工為中間層,基層職工為最底層。中間層以上的投資人,在雙匯法務部都有記錄,最底層股東以隱名形式和雙匯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之間進行聯系,很難了解到海宇公司與雙匯交易的實情和內幕。”
“當時選擇上線顯名股東大多采用自愿原則,大家都把自己的投資款交到信任的上線,很多都是自己的直屬領導、親戚或者朋友,最初是收到了一些分紅。”隱名投資人張某表示。隱名投資人周某向記者表示,海宇公司在成立后三年內分了四次紅。
海宇公司的“宿命”
2006年5月,雙匯集團改制時,海宇公司又將所持有的雙匯發展12838875股股份(原持有8559.25萬股,經過三年多的送配分紅,變成12833.8875萬股)以4.38元/股轉讓給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特克斯”),在改制停牌前雙匯發展股票價格約18.48元,折價76.30%。股權轉讓后,完成使命的海宇公司被注銷。
歷史資料顯示,羅特克斯成立于2006年2月28日,當年4月26日,羅特克斯代表美國高盛集團、鼎暉投資,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在轉讓前的2005年,雙匯集團總資產已達70億元。
通過收購雙匯集團羅特克斯持有雙匯發展35.72%的股權,5月低價受讓海宇公司股份后又變相增持雙匯發展25%股份,至此,羅特克斯間接持股雙匯發展60.72%。此時,高盛在羅特克斯中占股51%,鼎暉占股49%,次年11月,雙匯發展董事長萬隆開始兼任羅特克斯有限公司董事長。
萬隆長子萬洪建此前發文稱:“2007年,雙匯的國企改制進入尾聲,參與國企改制的鼎暉公司不知何故,私下無償授予萬隆先生5%的雙匯股份,由于雙方無法或不愿公開此項交易,于是這5%的股份就直接轉賣給了香港一家公司,而萬隆先生私下獲得了2億美元的對價款項。”萬洪建稱,此項收入至今已15年,尚未申報納稅。
2021年8月23日,萬洲國際發布公告稱:“萬洲國際匯影城,鼎暉投資及萬隆已分別書面否認鼎暉指控及5%股份指控。”
此外,海宇公司提供的投訴材料還質疑海宇公司在2006年5月向商務部出具了虛假承諾函,函中謊稱海宇公司與雙匯集團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以便商務部批準羅特克斯收購雙匯集團以及海宇公司所持股份。事實上,海宇公司股東與雙匯高管高度混同,例如張立文2006年之前是海宇公司的股東和董事,現任雙匯發展董事會秘書。
海宇公司被部分高管“卸磨殺驢”
海宇公司雖已注銷,但巨額資金投入及超額收益并未滅失,記者收到投訴材料顯示:“原海宇公司的投資收益,并沒有因海宇公司的清算注銷而結束,而是在海宇公司清算注銷前,由海宇公司及雙匯公司高層,通過股權運作,轉移到了萬洲國際控股股東興泰公司名下的員工持股委員會,參與萬洲國際盈利分紅。”
與之對應的是,多名投資者表示,有“正直的上線”從興泰公司股權退出后,將投資收益按照海宇公司集資比例進行分配。并且,興泰公司股東退出時,雙匯發展法務部會讓上線和下線簽訂無糾紛確認函,雙匯發展才會回收顯名股東手中股份。即興泰公司上下線關系承自海宇公司。
雙匯發展公告顯示,興泰公司系于2007年7月3日依據英屬維爾京群島法律注冊成立,為羅特克斯實際控制人。
除部分“正直的上線”外,面對巨額收益,加之海宇公司注銷,許多上線“失聯”。周某表示:“海宇注銷后,(顯名股東)說公司注銷了沒有了,股權已不存在來敷衍,其實他們(顯名股東)成了興泰公司受益人,受益金額還是原海宇投入的錢數計算,按照雙匯發展回購股權價格,大概有7-8倍投資收益。”
張某表示:“簽完確認函后,有的上線股東要求要‘好處費’才能返還收益金,有的玩失蹤根本就不給,有的不去簽字確認。我的上線股東是我曾經老領導,現在已經從雙匯退休了,基本是微信、電話拉黑,這五年我只碰到他一次,還是在他家門口蹲點才碰到,現在又在外面躲著了。”
雙匯某基層員工表示:“怎么能員工拿錢,領導受益呢?”據多位投資者表示,當時占有自己股權受益的上線股東仍有不少在雙匯身居高位。
張某向記者感慨:“在利益面前,人性丑惡暴露無遺,有的隱名投資人在雙匯工作幾十年,生病住院臨終都沒拿到屬于自己的救命錢,也有父子、兄弟姐妹因此反目成仇,好友關系破裂更是不勝枚舉。”
2017年,海宇公司投資人周某與多名受害者就開始進行法律、維權工作,曾嘗試信訪、報案等多種渠道,并未出現有效進展。根據2017年律師向漯河市公安局發送代理意見表示,股權案件涉及217名受害者,原始投資1878萬元,累計投資收益1.5億。周某表示,后期大概有30多人協商解決了,具體錢數沒再統計。
對此,記者向雙匯發展發送采訪函,詢問海宇公司隱名股東及低價轉讓等事宜,截至記者發稿前未獲回應。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