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技術打開高端手機市場新空間
- 2024年09月27日來源:經濟參考報
提要:近年來,國內手機用戶換機周期延長,市場競爭白熱化,AI技術的出現則給產業打開了新空間,但業界認為,手機廠商的突圍之道仍需依靠技術創新。
近年來,國內手機用戶換機周期延長,市場競爭白熱化,AI技術的出現則給產業打開了新空間,但業界認為,手機廠商的突圍之道仍需依靠技術創新。
AI攪熱高端機市場
近日,記者在位于上海領展廣場內的蘋果Apple零售店內看到,許多“果粉”在店內咨詢近期發布的iPhone 16相關情況。一些消費者在工作人員指導下當場通過手機下單預購。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iPhone 16系列并未帶來顛覆性創新,而是對各項組件性能進行了強化,并深度整合了AI(人工智能)智能助手。盡管性能有所提升,但這種漸進式的更新未能完全滿足部分用戶的高度期待。
容億投資一位負責人表示,盡管中國市場的表現有起伏,但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始終占據舉足輕重地位,“蘋果依然是國內高端手機品牌的重要參與者。短期內,眾多國內手機品牌還難以對其構成實質性挑戰。”
“從全球出貨角度來講,蘋果的市場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市場調查企業Omdia消費電子首席分析師李澤剛認為,iPhone 16的主要目標市場是西歐、北美、日韓等發達地區,另外印度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也在上漲,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國市場銷量的下降。
保持優越的硬件產品性能和極致的軟件產品體驗,一直是手機行業競爭的關鍵。蘋果之所以能一直占據著高端手機市場,利潤超過其他所有品牌,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幾乎集成了各個功能的全部優勢。
于是,我們看到,眾多手機品牌在影像、屏幕、算法等各個維度展開了競爭。但當性能達到一定高度之后,手機廠商的創新開始變得微弱起來,消費者的體驗也很難再有明顯的提高。
AI的出現,則讓手機廠商找到了新的競爭點,積極擁抱AI。
去年11月,OPPO就將自主訓練的安第斯大模型能力用于ColorOS 14中,今年發布的OPPO Find X7已能支持一鍵形成AI通話摘要,該功能可以在通話結束后,智能識別通話內容,生成重點信息摘要,快捷記錄聯系方式等信息。
今年7月,榮耀發布了榮耀Magic V3等智能手機產品,其搭載的AI離焦護眼技術,可通過AI學習用戶用眼環境和習慣,重構光學算法,幫助用戶在看手機時舒緩視力。
AI帶動智能手機重“上高速”
業界普遍認為,AI手機是繼功能機、智能機之后,手機行業的第三個階段。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說,AI時代,手機行業和用戶體驗都將迎來革命性變化。360董事長周鴻祎則判斷,2024年是AI手機元年,大模型將推動智能手機進入2.0時代,不轉向AI的手機廠商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不過,作為新一代智能手機的核心賣點,AI特別是生成式AI在新舊手機上的表現有著明顯區別。其中,舊手機受制于處理器在AI算力上的不足,往往只能通過云端AI來實現部分功能,而新一代的AI手機則擁有足夠的本地算力,可以通過部署本地AI模型,實現對手機底層功能的調用。
此外,本地AI模型也可以實現與本地系統服務的深層結合,讓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手勢等方式,快速調用不同的功能與服務。
顯然,利用AI大模型在文字、視覺等方面的處理能力,新一代AI手機可以實現更多便利的功能,且不需要大幅度增加硬件成本。隨著AI手機在體驗上所帶來的革新,AI手機有望在未來兩年里掀起一輪換機潮。
據IDC預測,到2024年底,生成式AI智能手機將實現344%的爆發式增長,市場份額有望達到19%,出貨量突破2.34億部。
技術創新仍是未來競爭核心
經歷前兩年行業低谷后,202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展現出復蘇跡象,預計全年銷量將超過2.7億部,同比增長3%以上。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正被應用于手機領域,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動力。
集邦咨詢分析師范博毓向記者表示,當前手機市場趨向成熟飽和,現有形態的規格突破空間有限,因此對廠商來說,在硬件方面,改變產品形態,如發展折疊屏或其他創新形態,可能是未來的一大方向。在軟件方面,AI持續成為市場熱點,如何更好地整合AI資源,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也是另一大發展重點。
“手機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表明,技術創新、市場需求和品牌策略將作為核心驅動力,幫助各大廠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容億投資負責人表示,智能手機技術創新的重點方向包括AI技術的深度集成與應用、折疊屏手機的普及與成本降低、手機續航能力的顯著提升,以及與AR技術的逐步融合,這將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交互體驗。
而在市場層面,廠商需要緊密關注全球市場的多樣性,為不同地區的用戶提供本地化內容和服務,以及特色配件,滿足各地用戶的特定需求。至于品牌策略,各大廠商同樣需要形成獨特的品牌定位,專注于打造定位準確、創新性強的產品,避免盲目擴張,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優勢。
針對當前手機廠商紛紛布局AI應用,李澤剛認為仍屬于早期現象,AI對終端廠商有意義的話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高黏性的應用場景,二是形成規模化,只有規模化后才可以賺取更多商業收益,但目前很多廠商在這方面尚未形成真正的商業閉環。
他認為,當前國產手機廠商的突圍方向,一是“出海”,去拓展一些新興市場的替換需求和新的購買需求;二是進一步加強產品創新,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和用戶基數。現在手機行業的毛利已經很低,手機廠商更在意的是用戶體驗,在此基礎上可以更好地拓展軟件運營、廣告分發這一類的后向收益。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