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汽車電動化轉型遭遇陣痛
- 2024年11月19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大眾汽車銷量下滑反映了其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遭遇的陣痛。究其原因,德國制造業下滑、海外需求疲軟以及歐洲市場競爭加劇等,都讓大眾的電動化轉型舉步維艱。為了維持競爭力,大眾汽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減成本,包括裁員、降薪以及關閉工廠等。
當地時間11月12日,大眾汽車對擬與美國電動車企業Rivian共同開發電池驅動汽車的投資計劃追加8億美元,投資總額升至58億美元。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大眾汽車曾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占據領先地位。然而,在新能源時代,大眾汽車的轉型步伐卻有些緩慢。盡管大眾汽車已經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但整體市場反應并不熱烈。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全球銷量同比下降7.1%。其中,第三季度純電動汽車(BEV)銷量同比下降9.8%。
大眾汽車銷量下滑反映了其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遭遇的陣痛。究其原因,德國制造業下滑、海外需求疲軟以及歐洲市場競爭加劇等,都讓大眾的電動化轉型舉步維艱。為了維持競爭力,大眾汽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減成本,包括裁員、降薪以及關閉工廠等。與此同時,大眾還宣稱要終止一項已持續30年的就業保護協議。該協議原本保障員工在2029年底前不會遭遇裁員。如果該協議終止,意味著大眾從2025年中期就可以開始裁員。
陷入困境的德國車企也遠不止大眾一家,寶馬效仿了大眾,暫時關閉了其位于丁格爾芬的歐洲最大生產基地。梅賽德斯-奔馳也在年初宣布,將其50%的電動汽車銷售占比目標實現時間從2025年推遲到2030年。此外,保時捷也宣布放棄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新車銷量80%的目標。
大眾電動化轉型之所以遭遇“逆風”,一方面在于歐洲經濟復蘇乏力,政策環境不確定性影響了歐洲車企的戰略規劃;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向新能源轉型的成本過高,特別是歐洲電池生產成本較高,車企難以在短期內盈利,轉型動力不足。此外,充電站等相關配套設施布局緩慢,疊加去年12月份德國政府取消電動汽車補貼等原因,都使消費者觀望情緒加劇,購買意愿不強,從而導致電動汽車銷量持續走低。
面對銷量下滑和市場壓力,大眾汽車不斷加大投資并深化與其他新能源車企合作,宣布將通過大眾品牌與小鵬汽車、奧迪品牌與上汽集團合作,全面參與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以加快新能源轉型進度。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大眾汽車集團在華軟件中心CARIAD中國首次公開展示了目前在研的區域控制電子電氣架構。大眾表示,集團正在中國積極推進電動化轉型。到2027年,集團計劃在中國推出的40款新車型中,有一半是新能源車型。到2030年,集團旗下各品牌將在中國提供不少于30款純電動車型。
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能否快速應變、把握機遇,將是包括大眾在內的跨國車企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