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雪產業“錢”景誘人 上市公司忙布局
- 2024年11月0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數據顯示,中國冰雪產業規模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0053億元,顯示出較快的發展勢頭。冰雪賽事、冰雪旅游、冰雪用品制造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布局冰雪經濟,通過多元化產品開發、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國際合作等措施,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提升產業競爭力。
“提升冰雪經濟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發展差異化、特色化冰雪旅游”“豐富冰雪消費產品”……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有關舉措。數據顯示,中國冰雪產業規模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0053億元,顯示出較快的發展勢頭。冰雪賽事、冰雪旅游、冰雪用品制造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布局冰雪經濟,通過多元化產品開發、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國際合作等措施,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提升產業競爭力。
冰雪產業快速增長
近期,北方地區氣溫普遍下降,北京、張家口、長春等地雪場“開板”進入倒計時。
“我們的滑雪場新增了造雪機和雪道,為即將到來的2024年至2025年雪季做準備。”張家口某滑雪場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早在今年2月,即2023年至2024年雪季即將結束時,該滑雪場2024年至2025年雪季的季卡預售就已開始。
近年來,在一系列高水平賽事的帶動下,我國冰雪運動加快普及,冰雪旅游蓬勃發展。部分“冰雪游”資源豐富的地區探索打造“一年四季全時冰雪游”產業鏈條,作為新興消費的增長點。
《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至2024年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超過3.85億人次,預計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有望突破5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總收入有望超過7000億元。我國冰雪產業規模從2015年的2700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8900億元,2024年有望達到9700億元,冰雪產業發展呈現較快增長勢頭。
《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冰雪相關企業注冊量增加2425家,同比增長37.3%,注冊量與增速達到近五年來的“雙高峰”。截至目前,全國冰雪相關企業約為3萬家,各類冰雪運動場地2847個。
上市公司加碼布局
新一輪冰雪季臨近,冰雪產業鏈上市公司的動向受到市場高度關注。東北地區冰雪資源豐富,相關景區加緊推動冰雪旅游項目落地。
長白山擁有高質量粉雪資源,雪期長達6個月。長白山方面表示,冰雪是長白山發展旅游業最具潛力的資源。公司將依托“粉雪、林海、霧凇、溫泉”等資源優勢大力拓展業務。
出境游頭部企業眾信旅游表示,冬季長假臨近,全球各主要目的地持續開發旅游資源,公司旅游產品的咨詢量和預訂量均有明顯增長。針對當下旅游市場的新需求,公司已推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其中北歐極光系列、極地郵輪系列等產品頗受游客歡迎。
去年年底,萊茵體育完成重大資產置換,將旗下部分房地產銷售與租賃業務資產置出,同時置入文旅業務資產。通過相應交易,萊茵體育取得成都文旅66.67%股份,并于日前宣布成都文旅中標西嶺雪山景區部分委托運營項目,已正式簽訂委托運營合同。目前,萊茵體育已新增冰雪山地旅游運動等業務,推動“泛文旅體”融合發展。
金屬包裝領域頭部企業奧瑞金將其版圖擴展至冰雪產業。奧瑞金全資子公司奧眾體育致力于推動冰球運動在國內發展。奧瑞金表示,“冰雪熱”持續升溫,公司將在冰雪項目上加大投入,同時把冰雪運動與公司產品相互銜接,助推消費升級。
提升冰雪產業競爭力
《報告》顯示,我國冰雪產業規模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0053億元,顯示出較快的發展勢頭。冰雪賽事、冰雪旅游、冰雪用品制造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相關企業通過多元化產品開發、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國際合作等措施,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提升產業競爭力。
展望未來,光大證券研報稱,民眾冰雪消費意愿不斷提升,供給端持續發力,疊加政策支持等多重利好,我國冰雪產業市場容量將不斷擴大。從造雪、壓雪等機械設備制造,到體育服裝、器材生產,再到運動健身、休閑康養、技能培訓等,相關產業鏈發展前景廣闊。
根據甬興證券研報,冬季運動用品在海外市場進入銷售黃金階段,中國作為戶外產品制造和出口大國,相關產業迎來商機,跨境銷售訂單量不斷增長。冰雪經濟有望與跨境電商業務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我國冰雪產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有望較長時間保持高速增長。”中央財經大學體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建議,加快培育一批有創新力的冰雪旅游裝備與裝具生產商、有文化創造力的冰雪旅游度假區和主題公園運營商、有實力的冰雪文化投資機構和冰雪賽事運營商以及專業生活服務商,更好提供“一站式”“生活化”服務。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