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學科培訓“大課包”盛行 上萬元課程包層出不窮
- 2023年02月1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據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最新意見要求,一次性收費超過5000元的“大課包”屬于違規。盡管意見已出,但機構推銷超量課包的行為卻并沒有消失,售價6000元甚至上萬元的課程包仍在培訓市場上層出不窮,為后續家長的退課和退費埋下了隱患。
來源:?北京商報??作者:趙博宇
“我們還剩1萬多元的課程費用,但機構聯系不上了。”春節假期剛結束,王女士就遭遇了培訓機構停課失聯,學費退費無門的困境。據了解,王女士的妹妹在通州區高丁熊玩習藝術館學習美術,曾先后交過兩次學費,每次8000元左右。目前不僅負責人聯系不上,學費也退不回來,為此,王女士已提起了訴訟。像王女士這樣購買“大課包”,曾是很多家長的習慣。據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最新意見要求,一次性收費超過5000元的“大課包”屬于違規。盡管意見已出,但機構推銷超量課包的行為卻并沒有消失,售價6000元甚至上萬元的課程包仍在培訓市場上層出不窮,為后續家長的退課和退費埋下了隱患。
突然停課
2月9日還在上課,2月10日就被通知停課,在通州區高丁熊玩習藝術館(以下簡稱“高丁熊”)給妹妹報名了美術課的王女士沒想到,機構的消失會如此之快。“我們先后交了兩次學費,兩次都是8000多元,現在機構停課,負責人聯系不上,還有1.1萬多元的課程沒上。”王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機構停課非常突然,遭受學費損失的家長已超過100人。
“家長們大概統計了一下損失金額,預計總共已經超過了70萬元,其中損失最多的家長有1.2萬元的學費拿不回來。”王女士說道。
不僅是學費拿不回來,在高丁熊任教的老師們同樣被機構拖欠著工資。
曾在高丁熊任職的美術老師菜菜(化名)在采訪中表示,機構從去年7月就出現了拖欠老師工資的情況。“目前機構還欠我將近3個月的工資,而且我們老師的社保也從去年11月之后就斷繳了。”菜菜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家長們所說的停課時間線,“2月9日周四我們上完課,下班回家之后就接到了停課的通知,讓我們回去收拾個人物品。”
“機構領導對要不要引進投資沒有達成一致,最后的結果就是停課。”菜菜說道。在機構停課后,家長的學費、老師的工資都成為待解決的問題。目前,面對機構的突然失聯和退費難問題,王女士和部分家長已發起訴訟,維護自己的權益。菜菜也向勞動監察部門提交了仲裁申請,已進入立案受理的流程。
公開信息顯示,高丁熊玩習藝術館主要教授少兒美術的相關課程,隸屬于北京童馨草堂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多種方式聯系了該機構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其線下校址也已大門緊閉,人去樓空。
“大課包”成主流
在調查中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不少家長在購買校外培訓課程時,都習慣性地選擇大容量課包。“搞活動價格劃算”“一次性買完省心”是他們選擇的原因。而這樣的消費習慣也為日后埋下了隱憂。一旦機構出現運營困難、無法上課的情況,家長們已交納的學費很難再追回。
2022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要求,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
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從美術課到音樂課,校外機構推銷超過5000元的高價課包仍是常態。北京商報記者以家長身份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咨詢,其中,某音樂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表示,該機構鋼琴一對一課程的最小課包是24課時,收費在6000元左右。
某美術機構工作人員也表示,自家最小的課程包為20節課,如果不停課可在3個月內上完,課程總價在5600-6000元之間。而另一家籃球培訓機構甚至只設置了兩類課程包,分別為一年期課程和兩年期課程。一年期課程內含課程50-60節,總價1萬元左右。
在調查中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內含多節課程、一次性收費5000元以上的“大課包”仍活躍在當下的校外培訓市場上,甚至是非學科類培訓的主流,符合《意見》要求的“小課包”卻難尋蹤影。
整改“大限”
“如果部分機構收費違反《意見》,那么該培訓機構可能面臨被處罰或強監管等法律后果。”北京卓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志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般情況下,若機構設定相對較短的收費周期,消費者在出現機構經營風險時就能及時止損,若收費周期長,消費者及時止損的難度會相應加大。
在孫志峰看來,教育部等十三部門此前發布《意見》限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收費周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維護正常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市場秩序,幫助消費者降低風險。
而從《意見》提出的時間節點要求來看,到2023年6月底,各地要基本建立非學科類培訓政策制度體系,基本健全常態化監管機制;到2024年,非學科類培訓治理要取得顯著成效,家庭支出負擔實現有效減輕,讓非學科類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截至目前,《意見》發布已有近兩個月的時間,各地圍繞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規范的相關工作也在推進過程中。2月15日,鄭州召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治理工作新聞發布會,對藝術類、科技類、體育類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準入”標準。此外,重慶、長沙等多地也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進行了規范和要求。
除了監管上的發力,為避免學費“打水漂”,家長提高對機構的辨別能力同樣重要。為此,孫志峰也建議家長要在和機構簽約前做好調查,盡量選取規模較大、運作規范、師資力量雄厚的機構,充分了解機構歷史、榮譽、教學特色和市場口碑,不要親信機構的商業宣傳。“對于那些違背商業規律、教育發展規律盲目擴張的機構,或者其實控人或股東存在較大債務風險的,家長們要盡量遠離。”
·相關新聞 ·
“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等均為違規競賽
2月15日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發布關于面向中小學生違規競賽活動的通報。據悉,近日有群眾反映“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違規辦賽問題。經教育部初步調查,“葉圣陶杯”華人青少年作文大賽及“葉圣陶杯”語文素養大賽、數理大賽、英語大賽、編程創意大賽等系列賽事均為違規競賽;舉辦者為北京圣陶文潤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圣陶國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其注冊的微信公眾賬號有“葉圣陶杯華人作文大賽官宣”“葉圣陶杯系列競賽官宣”“葉圣陶杯語文素養大賽組委會”“葉圣陶杯數理大賽組委會”“葉圣陶杯英語大賽組委會”“葉圣陶杯編程創意大賽組委會”6個。目前,教育部正會同相關方面作進一步處理。
教育部再次提醒廣大學生家長,參加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務必認準教育部門戶網站公布的《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該名單是經教育部審批通過的由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舉辦的競賽,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競賽活動按行政單位辦賽程序進行審批,不列入該名單),不要參加違規競賽,謹防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教育部指出,當前社會上出現的違規競賽活動普遍存在收費高昂、管理混亂、質量低下、兜售獎項、謀取暴利等嚴重問題,不僅加重學生負擔、破壞教育生態,而且隱藏詐騙風險、侵害群眾利益。教育部將繼續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對各類違規競賽活動進行堅決打擊。歡迎全社會廣泛參與監督,共同維護廣大學生和家長利益。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