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線上藝術課 互聯網公司入局老年教育
- 2022年10月13日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程銘劼 趙博宇
提要:作為老年人繼續教育供應需求兩端走的都比較靠前的城市,北京也僅有13%的老人經常參加教育活動,老年教育的未來市場空間還有多大?郁苗分析指出,老年教育在未來還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一方面由于經濟狀況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年齡迭代,現在的中年人會逐漸變成老年人,他們適應終身學習的模式,也具備檢索信息的能力和學習能力。老年大學是個較為長期的項目。”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在涉及老年人興趣服務和學習方面的產品布局。紅松旗下的楓錦小課、量子之歌旗下的千尺學堂、樊登讀書旗下的樊登年輪學堂都在開發適老化的在線課程內容,直播、社群化的教學方式,幫助中老年人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培養興趣愛好。
與傳統老年大學以線下課為主不同,互聯網公司的老年課堂以線上教學為主,課程設置大多以音樂、藝術等興趣課居多,年收費一般在3000-5000元不等。“相當于老人一次國內游的水平”是這類公司定價的邏輯。從市場基礎看,目前尚處于培育期,據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地的老人在網課端最為活躍。
一年3000-5000元
家住朝陽區的左阿姨,一年前在朋友的推薦下,嘗試通過某線上老年興趣服務平臺在線學習葫蘆絲,從去年10月報名開始學習,現在已經進入了第六個學習階段。 “課程安排是每周有三節線上課,其他時間我自己練習,一周基本天天都在摸葫蘆絲。” 已經退休20年的她,在這一年,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從做家務+遛彎,變成了做家務+遛彎+葫蘆絲。
相比孩子上網課時全家人的“如臨大敵”,左阿姨的網課之旅更加獨立和愉快。“我們老年人學東西比較慢,我又是零基礎學習。現在的課程不管是上課安排還是老師的講解,都比較適合我們,能讓我跟得上。”據左阿姨透露,不只自己,她身邊還有很多一起參加社區活動的好姐妹也報了名,開始零基礎學習樂器,線上的同學不僅有新朋友也有老熟人。“有個70多歲的姐姐不僅報了葫蘆絲,還報了二胡和電子琴課,非常厲害。”左阿姨談道。
談起學費價格,左阿姨也表示十分能接受。“每年3000多元的學費還是比較劃算的,因為我們之前也陪孫子上網課,和他們的各類學科培訓相比,我們的這個葫蘆絲課,一年才花3000多塊,也就是我出去旅游一次的花費,不算貴。”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多家提供線上老年興趣類課程發現,它們有的以年課形式收費,平均價格在3000-5000元左右。有的以收取VIP會員年費的形式收取,每年300-500元左右。
藝術類等興趣課為主
與雙減K12學科類的培訓完全不同,繪畫、聲樂、樂器這些充滿藝術氣息的興趣課,成為深受時下老年人最喜歡的網課類型。
紅松提供的平臺數據也顯示,自2020年成立至今,該平臺上熱度排名前三名的課程分別來自聲樂、樂器和繪畫這三個細分品類,而從全國注冊用戶的地域分布來看,前三名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成都,用戶的活躍時間主要集中在早上8點半到11點和晚上7點半到10點。
“這些時間是老年人相對空閑的時間。”素履咨詢創始人郁苗分析指出,這段時間往往老年人已經做完家務、送完孩子,也鍛煉完身體了。“和上班族的時間不同,老年人在上午有比較完整的休閑時間。同樣,晚間也是他們的休閑時間,有老人選擇跳廣場舞,也有老人愿意在線學習。”
據退休人群興趣生活服務平臺紅松公司聯合創始人何嘉介紹,在傳統的老年大學里,繪畫類課程很容易實現一對多,但是樂器類則需要一對一指導:“音樂課的師資要求更高一些,因為不能同時輔導多名學生,而通過互聯網平臺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與K12教育或成人教育依靠功利因素(升學、考證)不同,老年人學習完全在于自驅力,也就是通常老人嘴里說的‘圓夢’。”何嘉表示。據60加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老年文娛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滿足興趣是老年教育的需求方向,與傳統教育相比,老年人群沒有對職業生涯的追求,更多的是通過參加培訓班、講座等形式來滿足自身的興趣需求。
醉翁之意在社交
老年人愛上網課,真的是為了學知識嗎?何嘉表示,老年人線上學習背后,是這一群體對于社會參與度的強烈渴望,以及對線上學習陪伴過程中帶來的精神愉悅的享受:“重塑老年人的時間價值有很多方式,目前涉足該領域的創業公司很多,每家的切入角度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希望通過多元化的服務讓退休生活更加豐富,擴大社交圈。”
相關報告顯示,退休后的老人,大部分面臨著社會關系整體衰減,生活圈從職場縮小到家庭的困局,缺少能夠發揮社交性的場景。網課正在成為幫助他們重新建立社交關系的新載體。
左阿姨對于自己的網課生活就很滿意,一來每周都有固定的線上小組課,可以和其他同學交流學習葫蘆絲的心得,另一方面線上的老師還能定期批改作業,及時糾正左阿姨的吹奏問題。“我們的學習小組打卡都可認真了,我還拉著社區里的好幾個同齡人一起學,有時間的時候我們還會一起去社區的老年活動中心一起排練,參加社區的表演活動。”左阿姨的退休生活社交圈,隨著學習網課而進一步拓寬了。
學網課已經成為了老年人排解孤獨感的一個好渠道,北京市西城區統計局、西城區經濟社會調查隊最新發布的《2022西城區健康養老白皮書》也在佐證這一點。據報告數據顯示,11.2%的老齡群體認為,“對外界失去好奇心”標志著老年的到來,伴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孤獨感”。據調查顯示,除了出門遛彎和適量運動,老年人緩解孤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培養興趣愛好”。
何嘉也指出,老年人的學習不是目的,而是方式和手段,最終是為了排遣郁悶。“老年網課在從最初更注重老年人的學習成就需求,到現在的產品設計注重老年人的興趣滿足與社交需求,都是為了根本上解決老年人的需求問題。”
市場有多大
扎堆進入、批量上課、低價撬動……當下的老年教育領域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互聯網”痕跡,然而與動輒上億基數的K12相比,老年教育市場的底數有多少?空間有多大?
以北京為例,在此前召開的“2022智慧康養高峰論壇”上,北京市老齡辦、北京市老齡協會發布的《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21)》曾披露:“2021年全市經常參加教育活動的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總數為57.8萬人”,而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441.6萬人,占常住總人口的20.18%。換句話說,北京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只有13%的人群經常參加教育活動。
“北京65歲以上常住人口311.6萬人,441.6萬人減去這部分,大概有130萬的60-65歲的人群,我們叫年輕老人,他們各方面身體機能還比較健康,在不出門旅游的時間里,靠著網課打發時間,或許是這一代退休人群新的生活方式。”據某老年學習平臺的相關負責人透露。
作為老年人繼續教育供應需求兩端走的都比較靠前的城市,北京也僅有13%的老人經常參加教育活動,老年教育的未來市場空間還有多大?郁苗分析指出,老年教育在未來還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一方面由于經濟狀況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年齡迭代,現在的中年人會逐漸變成老年人,他們適應終身學習的模式,也具備檢索信息的能力和學習能力。老年大學是個較為長期的項目。”
就在今年2月,《“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正式印發,其中重點提到要積極推進中老年教育培訓體系,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實現中老年群體“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
毋庸置疑,眼下的老年教育正處于起步階段。加入這一領域的社會力量越多,越多人關注,老年人才能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未來是否會有更多力量加入老年教育領域也值得期待。關注老年教育賽道的投資人也指出,聚集了老年人精準流量的互聯網公司,未來總要考慮流量二次變現的問題,但什么業務可以開展,什么業務風險較高,還需要團隊謹慎評估。是通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開展業務還是自營搭建團隊業務,則對想要在老年人學習市場深耕細作的公司提出了新的課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