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家電>正文內容
          • 家電企業跨界機器人賽道蔚然成風 人形機器人成焦點
          • 2024年10月28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據悉,我國目前已有多家家電上市公司在人形機器人及機器人零部件領域進行了深度布局,成為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家電巨頭動作頻頻,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家電市場的日益飽和,家電巨頭們捕捉到AI浪潮的機遇,敏銳地將目光聚焦到了機器人賽道。

          隨著家電企業的不斷投入,家電企業已成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一方面,家電企業聯合上游材料供應商和技術服務商加大了對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力度,以滿足人形機器人對輕量化、高集成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電企業以其在智能終端與大數據的積累,聯合下游的應用開發商也在積極探索人形機器人在教育、醫療、娛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努力拓寬市場的邊界

          近日,多家家電企業跨界人形機器人的消息不脛而走。10月27日,美的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美的集團研發和布局的重心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既有整機也有零部件。同時,公司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所和實驗室,對這一領域的人形機器人進行探索性研究。

          據悉,我國目前已有多家家電上市公司在人形機器人及機器人零部件領域進行了深度布局,成為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家電巨頭動作頻頻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家電市場的日益飽和,家電巨頭們捕捉到AI浪潮的機遇,敏銳地將目光聚焦到了機器人賽道。

          自收購機器人企業庫卡后,美的集團便在工業機器人與零部件領域持續拓展。而在AI領域,公司也在進行探索,公司于2023年發布了面向智能家居領域的美言大模型,并推出算力平臺。

          據悉,美的集團目前正在擴大搭載AI大模型的機器人及家電產品的出貨量。其中,公司加快工業機器人產業與AI融合,并探索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及應用,過去的5年時間,公司研發投入近600億元,主要集中在AI等基礎研究領域。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DO張小懿近日表示,預計到今年11月份,公司將有幾十萬臺搭載美言大模型的產品上市。

          另據了解,為進一步拓展公司在汽車零部件及機器人領域的業務,格力電器于近日成立了上海格力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業務涉及智能機器人、汽車零部件等。而格力金投作為格力集團旗下重要的產業投資和資本運營主體平臺,參股了眾多機器人及相關產業鏈企業,涵蓋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為“格力系”在機器人領域開拓新空間。

          海爾智家通過收購青島塔波爾機器人以及與樂聚機器人合作等手段,持續擴大在機器人領域的探索,并在今年展出了國內首款面向家庭場景的服務通用人形機器人“夸父”。

          “家電巨頭在智能裝備、自動化系統及智能制造等領域具備優勢,也大多自主研發了大模型,推動AI與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的融合。家電企業通過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探索人形機器人等新興前沿技術領域,同時也可以形成智能制造和機器人產業共同發展的局面,有望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并在未來的AI時代競爭中占據先機。”家電行業觀察人士、森科技創始人胡洪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家電企業投入成重要推動力

          據了解,隨著家電企業的不斷投入,家電企業已成為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一方面,家電企業聯合上游材料供應商和技術服務商加大了對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力度,以滿足人形機器人對輕量化、高集成度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電企業以其在智能終端與大數據的積累,聯合下游的應用開發商也在積極探索人形機器人在教育、醫療、娛樂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努力拓寬市場的邊界。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其中,多家公司與家電企業產生了聯動。

          在胡洪森看來,家電企業跨界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不僅需要其在人工智能、機械工程、材料科學等方面具備深厚的積累,還要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進入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技術門檻及成本均較高,企業可以與高校、科研院所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共同攻克技術難題,并需合理規劃預算,確保項目的可持續性,注重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預計家電企業聯合產業鏈相關企業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打開數百億元的新產業空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