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內人士:家電高質量發展需產業鏈上下游協同
- 2024年01月24日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提要:會上,行業專家、家電產業鏈上下游可持續發展理念先進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描繪了可持續征途上家電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路線。
2024年1月18日,由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指導、《電器》雜志社主辦的“中國家電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會上,行業專家、家電產業鏈上下游可持續發展理念先進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描繪了可持續征途上家電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高質量發展的清晰路線。
樹立可持續發展在家電行業的引領性
“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實現引領全球科技創新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面向全球市場環境政策趨勢變化保持全球競爭力,在今后若干年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的挑戰和機遇。”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王雷在致辭中強調了“可持續發展”對家電行業的引領性作用。
具體到家電行業如何落地“可持續發展”戰略,王雷重點提到5點。
第一,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全球家電產業科技創新的關鍵方向之一。在這個方向上,家電行業依然還有很多課題,包括但不限于:制造過程的節能降碳、產品的節能低碳、采用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制冷劑替代技術、材料的可回收和資源化利用等等。
第二,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助推家電產業變革的重要催化劑。它將推動行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如家電企業將要積極開展以電氣化布局產品,積極開發使用綠色能源的家電產品,探索實現碳交易的路徑和方式以及積極開展消費者教育等。
第三,以可持續發展理念推動產業鏈全面升級。
第四,可持續發展要跨界融合高新技術。以高端制造、大數據、人工智能、大模型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正在快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企業要有意識地主動把高新技術加持到研發、設計、生產、運營、服務等環節,搭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可持續發展體系。
第五,可持續發展是不斷學習和升級的過程。企業應認真學習國家政策法規、研究相關知識、關注國際政策走勢,建立起自身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實施方案,并且要加快培養碳減排等相關領域的、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大勢所趨,家電行業積極開展“雙碳”工作
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表示,應該加快基于碳中和的技術創新。比如,推進生產消費高水平節能:通過能效提升、結構變革和消費方式改變,在維持較高生活品質的同時,實現終端部門碳強度持續下降。再比如,提高終端用能高電氣化率:增加交通運輸領域電動汽車、鐵路、船舶的普及,促進鋼鐵、水泥、化工、玻璃等工業部門以電產熱,以及加速建筑供暖、熱水供應的電氣化。另外,推動碳足跡、碳標簽實踐也非常重要。
在產品碳足跡、碳標簽制度實踐方面,推動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完善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方法規則和標準體系,建立產品碳足跡背景數據庫等工作勢在必行。
202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之一是研究制定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為了助力家電行業順利切入低碳發展軌道,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成立了雙碳工作組,并啟動了“中國家電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建設”。
眾多優秀可持續產品、方案脫穎而出
為行業推薦先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也是本次會議的重點內容。正如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秘書長、《電器》雜志社主編陳莉所言:“我們需要總結行業的階段性成果,鼓勵行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的努力和探索?!睘榇?,本次論壇特別對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產業上下游中優秀的可持續發展案例加以表彰,并頒發“可持續發展優創獎”“低碳先鋒產品獎”,旨在進一步了解重點家電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路、發現先進低碳運營模式。
其中,海爾膠州空調綠色低碳工廠實踐、美的綠電行動、加西貝拉高效變頻壓縮機綠色工廠、海爾冰箱綠色智造園區、博西家電可持續發展行動、GMCC美芝綠色工廠、錢江制冷壓縮機現代化智能工廠獲得“可持續發展優創獎”。12款產品或解決方案獲得“低碳先鋒產品獎”。
家電產業可持續發展先鋒調研團成立
隨著家電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的召開,《電器》雜志還發起成立了“產業可持續發展先鋒調研團”,并在本次會議上隆重舉行調研團成立儀式。
陳莉表示,隨著此次調研團的成立,2024年《電器》雜志社將深入行業企業,去調研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做法和成績,進行總結和宣傳,同時關注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動態,關注其他行業的做法,為家電行業發展賦能。
毋庸置疑,未來,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家電行業發展不可規避的重要內容,是行業前進道路上的必答題,不但將給行業帶來很大的挑戰,也會給行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正如王雷所言:“建立體系化的‘可持續發展路徑’是一個需要多方共同參與、產業集體努力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可能是漫長的,也可能是充滿挑戰的,但卻是無論國家發展,還是產業升級都必須要去面對的事情,也是對我們全體家電人來說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事業?!?/p>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