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壓微信抖音 “蘋果稅”壟斷之問
- 2024年08月20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如今蘋果與微信、抖音的糾紛,把“蘋果稅”這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再次擺上臺面,對于這筆收入,蘋果到底是“取之有道”還是“攔路劫財”,在業內專家看來也非一言以蔽之。
蘋果與微信、抖音的戰況仍在升級,近期以來,蘋果一直加大對騰訊、字節跳動的施壓力度,要求它們作出根本性改變,即不允許將用戶引向外部支付系統。在市場觀點看來,各平臺掙得盆滿缽滿無疑加劇了蘋果的焦慮,但“蘋果稅”這面大旗祭起后,蘋果又難以提供與之相匹配的服務。面對各執一詞的局面,或許最終還需要法律層面的介入。
誰在掙錢
所謂“蘋果稅”指的是渠道分成,蘋果應用商店的分成比例一般為30%,這也意味著,用戶在iOS商店下載游戲后,每充值1元錢,就有0.3元進入蘋果的口袋。
此前騰訊方面在電話會議上表示,就微信小程序收費事宜正在與蘋果磋商。8月19日,北京商報記者再次聯系騰訊采訪,對方稱除了電話會議上的表態外,沒有更多更新的內容。
憑借著iOS生態的壟斷地位,蘋果稅一直暢行無阻,但也有很多人繞過這一門檻,例如在微信小程序游戲中,用戶想要充值時,往往被導向游戲開發公司的客服中心進行付款,在抖音上,短劇充值、虛擬課程購買也有類似現象。
讓蘋果心焦的莫過于看別人吃肉,自己卻難喝湯,如今無論是抖音還是微信,小游戲從開發到變現的鏈條已十分成熟。
游戲開發者張先生做了一款“跳一跳”類的小游戲,他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的游戲主要是靠播放廣告掙錢,今年初游戲剛上線時,半個月的廣告請求就達到了約1.3萬次,曝光達到約1.2萬次,廣告點擊量約1000次,期間廣告收入超過4000元。
張先生表示,盡管自己這邊看不到平臺收入,但無疑平臺方拿走大部分。而且無論是抖音、微信,都要給游戲綜合排名,排名靠前的會得到更多曝光。由于制作門檻不高,自己這款游戲排名靠后,如今每月的收入降到僅約100多元。
從微信公開的分成政策看,平臺的確油水頗豐,以其2021年更新的政策為例,普通小游戲的現金分成規則是平臺抽走當月流水的40%,對創意小游戲相對寬松,平臺抽走30%。數據顯示,目前微信小游戲用戶達到10億,月活用戶超過5億。而蘋果卻沒資格參與這場盛宴。
攔路劫財?
如今蘋果與微信、抖音的糾紛,把“蘋果稅”這個極具爭議的問題再次擺上臺面,對于這筆收入,蘋果到底是“取之有道”還是“攔路劫財”,在業內專家看來也非一言以蔽之。
產業觀察家丁少將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從手機小游戲產業鏈看,其本身就包含技術平臺、發行公司、渠道平臺、廣告平臺,鏈條上哪方的地位更重要,哪方自然分得更多利潤。微信、抖音、QQ、今日頭條等應用,兼具渠道平臺和廣告平臺兩種身份,重要性不言而喻。簡而言之,廣告主想讓自己的內容被10億人看到,開發者想讓自己的游戲被10億人接觸到,除了微信、抖音等地外無處可去。
專家談到,這個問題的癥結在于,用戶買了蘋果手機就得用iOS生態,想用微信就要從蘋果商店里下載,由此來看,蘋果的確有權要求分潤,但反過來說,微信、抖音這種國民級應用并非iOS獨占,其有著龐大的用戶群也并非蘋果的功勞,面對蘋果的要求自然心有不甘。
對于蘋果而言,“蘋果稅”既是特權也是習慣,如今的蘋果已經離不開這項收入。蘋果公司2024財年三季度數據顯示,其服務收入達到242.1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212.1億美元增幅超過14%,在總收入占比中將近30%,毛利率常年超過70%,要知道蘋果硬件的毛利率相比同行已經很高,但也不過在40%上下。
丁少將認為,讓市場不滿的不僅在于蘋果收稅,更在于其壟斷行為,誠然,任何渠道都要抽成,每個品牌的手機也有自己的官方商店,但是在iOS之外的世界,可供開發者選擇的平臺更多,用戶的下載渠道也更多,而且當前主要品牌都開發了自己的底層系統,但也沒有在渠道分成問題上設卡。這一點上蘋果不如同行。
如何了局
蘋果在當下選擇與大平臺開戰不算好時機,如果雙方最終鬧掰,普通用戶或許面臨著是留iPhone還是留微信的兩難抉擇,大多數國內用戶可能會保留后者。
從目前的信息看,如果各方未能達成一致,蘋果方面不會斷然下架微信、抖音,但是有可能不讓其在蘋果商店內更新。那么有換機需求的用戶勢必考慮還要不要買iPhone。
如今iPhone在國內的銷量已不樂觀。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今年一季度,iPhone在國內銷量同比下滑19.1%,二季度同比下滑3.1%,與同期國內手機市場8.9%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而蘋果也首次滑出了前五名的位置。
蘋果面臨的問題可以用“水土不服”四個字概括。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無論是硬件還是生態,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反應均比較“遲鈍”,從硬件上說,當國內品牌紛紛上馬AI,大打性價比之戰時,蘋果的革新遲遲不來;從生態上看,國內用戶并不依賴蘋果的原生應用,蘋果若仍想獲取高額的服務收入,恐難如愿。
橫向對比不同地區的市場,可以看到蘋果在中國顯得更強勢,美國、歐盟、韓國等地的“蘋果稅”都要比中國低。例如在美國,對標準企業的蘋果稅是27%,小型企業則是12%;在歐盟,對標準企業的稅率是17%,對小型企業是10%。
至于蘋果是否會對中國“降稅”,或許不是企業間的協議能夠解決的,而需要法律層面介入。舉例來說,就在今年3月,蘋果因為違反歐盟反壟斷規則,被開出18億歐元的罰單,歐盟要求其整改以符合《數字市場法案》,即允許iPhone和iPad用戶訪問競爭對手的商店和支付系統,也正是歐盟的干預促成了“蘋果稅”下調。
在美國,蘋果也面臨著美國司法部的訴訟。據美國司法部方面指控,蘋果具體的壟斷行為包括有選擇性地對開發者實施合同限制,以及故意干擾包括多種功能的超級應用,因為這些應用可能會降低iOS用戶黏性。在硬件層面,蘋果限制第三方智能手表與iPhone兼容也是“罪狀”之一。
在業內觀點看來,無論蘋果與國內平臺的爭議結果如何,蘋果都需要有一個更低的姿態和一個更本土化的策略,其硬件的銷量、生態覆蓋面需要相匹配。如何讓人心服口服地付費,仍是蘋果面臨的重要課題。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