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雙重上市 阿里11年資本局“上岸”
- 2024年08月29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阿里巴巴集團徹底“擁抱”港股。8月28日,阿里發布自愿公告,宣布正式完成香港雙重主要上市。至此,阿里成為在港交所和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阿里”)徹底“擁抱”港股。8月28日,阿里發布自愿公告,宣布正式完成香港雙重主要上市。至此,阿里成為在港交所和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阿里的雙重主要上市地位不僅能夠為其帶來抵御單一市場所帶來的風險,也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目光。有機構預測,最早于今年9月,阿里將會納入港股通,并為阿里在港股帶來120億美元的增量流入。從赴港上市失敗,到二次上市,再到雙重主要上市,阿里用了11年。然而,電商市場的激烈競爭程度已今非昔比。盡管阿里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但想要長期獲得投資者的支持,還得苦練業務內功。
有望9月納入港股通
從8月28日開始,阿里在港交所的證券簡稱正式去掉了“S”,由“阿里巴巴—SW”變更為“阿里巴巴—W”。這也是阿里從“二次上市”變為“雙重主要上市”的區別之一,證券代碼后的“S”意味著該股票已于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不需要滿足港交所上市標準,可以通過國際托管行和證券經紀商來實現股份跨市場流通。
在雙重主要上市之后,阿里在港交所上市的普通股和其于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托股持續可予轉換。更重要的是,阿里可以通過本次雙重主要上市地的轉換,增加對全球市場的吸引力,包括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配置阿里港股,更多內地投資者利用港股通的渠道投資阿里。
根據萬得股票數據,截至8月28日港股收盤,阿里股價報79.1港元,跌幅1.06%,成交量為3878.3萬股,60日內漲幅為5.3%。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測,阿里最早可能在9月上旬納入港股通。同時,摩根士丹利預測,在納入港股通后,從中國內地流入香港股市的南向資金在前六個月內可能為阿里巴巴港股帶來約120億美元的增量流入。從長期來看,南向資金持股占比可能會穩定超過10%。
“納入港股通之后,境內投資者通過港股通就可以直接購買阿里巴巴的股票,有利于阿里巴巴投資者群體的進一步擴大。”星圖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對此解釋,雙重主要上市能夠減少單一市場波動或投資人情緒對公司的影響,也有利于企業實現價值重估,并減少市值被低估的概率。
何南野也指出,雙重主要上市最大的好處在于進一步弱化了美國資本市場對阿里包括估值、融資和定價在內的影響。“尤其是當下國際局勢環境中,雙重主要上市能夠進一步分散單一系統所帶來的隱性風險。”
港股價格不再“看”美股
事實上,阿里對港交所的重視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啟動上市計劃之初,香港是阿里的首選之地。
早在2013年9月,時任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和副董事長的蔡崇信在《阿里巴巴為什么推出合伙人制度》這封公開信中表示,“作為一家主要業務都在中國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們上市的優先選擇”。然而,僅僅在一個月后,彼時的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陸兆禧就正式對外宣布放棄港交所上市計劃:“今天的香港市場,對新興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還需要時間研究和消化,我們決定不選擇在香港上市。”
陸兆禧所提到的“新興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指的即是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也是當時阿里和香港證監機構博弈的核心。當時香港監管機構倡導的是“同股同權”,而阿里則是“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即通過合伙人制度讓合伙人擁有在董事會內提名多數董事的權利,其核心是通過設立一層特殊的權力機構,來保證創始人和管理層享有的控制權。
畢竟,從當時的股權結構來看,包括馬云在內的合伙人持有集團10%的股份,而美國雅虎、日本軟銀則分別擁有約24%和36%的股份。在這樣的股權結構下,阿里的合伙人制度能夠維持馬云等合伙人對企業的控制權。
盡管蔡崇信在文章中解釋了合伙人制度是為了“充分保護股東的重要權益”,并未質疑香港監管機構所倡導的“同股同權”制度。但合伙人制度仍是當時阿里叩響港交所大門的較大阻礙。
二者的博弈也為后來港交所變革做出了鋪墊。2017年起,港交所改變了從前對“同股不同權”差異化表決權結構的態度,推出“差別投票權制度(分類表決制度)”,接受雙重架構治理的企業。從2019年,阿里通過二次上市回歸港股,到如今實現雙重主要上市,阿里終于在香港也擁有了股價定價權,阿里的港股價格也不再取決于美股。
面臨雙重考驗
“雙重主要上市也是現階段企業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動以及宏觀政策和市場環境帶來的不確定性的舉措。”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阿里在資本市場中動作頻頻,也是為了提振投資者的信心。
根據阿里在港交所7月發布的公告,在截至6月30日止季度期間,以58億美元的總價回購了總計6.13億股普通股(相當于7700萬股美國存托股)。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公司在董事會授權的股份回購計劃下仍余261億美元回購額度,有效期至2027年3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雙重主要上市完成之后,阿里需要遵循港股披露要求,每日披露回購數據。“在這樣的規則下,阿里在美股的大額回購披露將會更加及時透明,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穩住投資者的心理預期。”一位證券行業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對于阿里來說,獲得了雙重主要上市的地位之后,港交所對其的審核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企業信息披露要求和審核要求都相對比較低,原則上還是以境外主要上市地的要求為準。”沈萌表示,當阿里轉換為雙重主要上市之后,面臨的監管壓力會更大。
沈萌認為,不排除阿里會在未來以香港作為主要交易市場,并逐步將上市架構從美國過渡到中國香港。
不過,相比阿里在資本市場中遇到的挑戰,集團業務面臨的壓力更為迫切。根據阿里發布的截至6月30日的2025財年一季度財報(阿里巴巴財年為每年4月至次年3月),本季度阿里經營利潤為359.89億元,同比下降15%;凈利潤為240.22億元,同比下降27%。“阿里當前遇到了一些成長性問題,在資本市場中的動作也是為了提升投資者的信心。但想要獲得更穩定的增長,還是需要尋求業務上的突破。”沈萌表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