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業>正文內容
          • 雙11“化繁為簡” 用價格力吸引消費者
          • 2023年10月24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王舒嫄

          提要:記者注意到,“化繁為簡”是今年“雙11”的關鍵詞,各家電商平臺紛紛回歸拼低價老路,希望用“低價”撬動新一輪“雙11”購買力。專家認為,主流平臺均已放棄過往“雙11”復雜的優惠算法,以簡單明了的低價吸引消費者,有望繼續帶動消費復蘇。

          進入10月下旬,快手、拼多多、抖音率先啟動“雙11”;10月23日20時,京東開啟“雙11”大促;10月24日20時,天貓“雙11”正式啟動……年度最集中的電商大促活動拉開序幕。

          記者注意到,“化繁為簡”是今年“雙11”的關鍵詞,各家電商平臺紛紛回歸拼低價老路,希望用“低價”撬動新一輪“雙11”購買力。專家認為,主流平臺均已放棄過往“雙11”復雜的優惠算法,以簡單明了的低價吸引消費者,有望繼續帶動消費復蘇。

          價格“卷”起來

          “低價是刻在京東骨子里的基因。”這是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在“京東11·11真便宜”發布會現場給出的承諾,20多分鐘的演講里,“低價”這個詞出現幾十次。

          淘天集團首席執行官戴珊近日公布了今年天貓“雙11”三大目標:為品牌商家獲取最大規模用戶,沉淀品牌資產提升品牌力,回歸初心給消費者一屆快樂的“雙11”。“把全網最低價作為核心KPI”在發布會上屢次被提及。

          唯品會表示,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今年大促期間摒棄套路,堅持貫徹優惠規則簡化的原則,消費者無需湊單,一件商品即可享受超值優惠。

          在讓利消費者方面,天貓宣布,今年在跨店滿300元減50元基礎上,首次大規模推出官方直降,預計將有超過8000萬商品降至全年低價,消費者認準“閃電標”就能快速買到優惠商品。今年京東“雙11”將提供跨店每滿299元減50元福利,還可疊加20元補貼,先到先得;參與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將達到今年“618”時的2倍。此外,京東對價保服務進行升級,超8億商品享全程價保。

          對于采取的優惠促銷舉措,辛利軍表示,不是靠以次充好、缺斤少兩、偷奸耍滑換來的“假低價”,而是靠誠信經營、持續在供應鏈里“擠水分”,是激發消費市場活力的“真低價”。

          讓廠商賺到錢

          “京東的低價,不只幫消費者把商品價格打下來,也要讓廠商賺到錢。”辛利軍進一步說。

          淘天集團品牌業務發展中心總裁奧文表示,天貓不會通過擠壓品牌商家的利潤空間,把商品價格壓下來,而是通過投入資源做大品牌銷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商家成本;同時用技術幫助品牌創新產品。

          為幫助更多中小商家在天貓“雙11”獲得用戶增長和生意增長,今年天貓“雙11”進一步破除中小商家參與門檻,大大放寬報名活動商品數量限制。補貼力度空前。淘寶將為新商家提供20億元流量推廣補貼,每位商家有機會獲得最高19500元的流量推廣激勵,比日常提升10倍。

          助力消費恢復

          數據顯示,網購是消費者青睞的購物方式之一。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近日表示,網絡零售拉動消費效應顯著。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共舉辦系列活動100余場,充分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1.6%,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4.8個百分點,實物網零對社零增長貢獻率達33.9%。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3日7時39分,2023年我國第1000億件快件產生,比2022年達到千億件提前39天。

          “國內市場有很大增長空間,國內生產制造能力有巨大升級空間,消費者需求足夠大,增長潛力確定性強。”戴珊說。

          渤海證券研報認為,短期看,“雙11”大促繼續助力消費復蘇,四季度消費將繼續向好。申萬宏源分析師趙令伊表示,四季度“雙11”等消費性節日催生多樣化促銷活動,預計線上線下成交額將被推向新高峰,零售消費將迎來旺季。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