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讓“關鍵少數”拖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后腿
- 2024年11月12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今年以來,監管層秉持“零容忍”執法理念,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緊盯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從嚴打擊。上市公司頻收“罰單”的同時,作為“關鍵少數”的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也被重點監控。
今年以來,監管層秉持“零容忍”執法理念,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緊盯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從嚴打擊。上市公司頻收“罰單”的同時,作為“關鍵少數”的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也被重點監控。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目前,A股市場已有400多家上市公司的董監高領到了“罰單”,涉及人數超千人,而其被罰緣由包括超比例減持、短線交易、未能恪盡職守履行勤勉義務等。
公司治理如同構建上市公司“內在品質”的地基,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作為上市公司“關鍵少數”的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可以說就是建立并維護地基的“帶頭人”,理應在上市公司經營發展、治理運行中擔負起專門義務和特殊責任,切實維護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然而,總有一些“關鍵少數”不知敬畏,以身試法。
今年11月初,廣東證監局對A股某食品類上市公司監事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經查,該監事在2024年9月24日至2024年10月18日期間買賣公司股票,上述行為構成短線交易,違反了《證券法》第三十六條第二款和《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變動管理規則》第九條的規定。
今年10月底,A股某信息技術板塊上市公司因定期報告存在虛假記載,5年虛增利潤超13億元等違法行為,被證監會予以行政處罰。經監管調查,公司時任張姓副總經理籌劃并組織了財務造假,另一戴姓副總經理也參與了財務造假。
此外,從近年來證監會查處的操縱市場和資金占用案件來看,不乏上市公司實控人、高管與操縱團隊內外勾結,合謀“坐莊”炒作本公司股票,控股股東與公司內部人員勾結,侵害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情況。
“關鍵少數”帶頭違規,其背后反映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效,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以及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合規意識淡薄等深層次問題。上市公司如果“說假話”“做假賬”,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喪失效力,必然會嚴重影響和干擾投資者的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不僅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還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負面效果,未來的融資和業務發展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當前是建設建強資本市場的關鍵時期,推動上市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必然要求,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動提高A股上市公司質量,絕不能讓“關鍵少數”拖后腿。上市公司“關鍵少數”應當正確認識公司治理之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自覺承擔法定義務,忠實勤勉盡責,主動扛起推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提高投資者回報的主體責任,積極探索利用公司治理機制改善公司內控水平和經營管理效率,提升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心。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