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文旅>正文內容
          • 沉浸式文旅:讓游客不再走馬觀花
          • 2024年09月11日來源:科技日報

          提要:在數字化浪潮下,虛擬現實(VR)技術正與傳統文旅產業深度結合并加速應用,豐富了游客體驗。沉浸式體感仿真技術搭配可穿戴設備,可以使人在虛擬場景中與人或物互動,讓游客“身臨其境”。

          剛剛過去的暑期,上海文旅市場熱潮涌動。

          戴上擴展現實(XR)眼鏡,眼看桃花飄落,耳聽越劇響起,只見黛玉挑著花籃緩緩走來,一邊吟唱一邊葬花;走進亞洲首個8K投影沉浸式體驗項目“深空未來”,藏于維也納的名畫《巴別塔》變幻為3D藝術空間,原畫中比指甲還小的人物被放大到真人大小,仿佛觸手可及……在數字技術的賦能下,沉浸式文旅正成為上海新消費的增長點。

          數字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

          在數字化浪潮下,虛擬現實(VR)技術正與傳統文旅產業深度結合并加速應用,豐富了游客體驗。沉浸式體感仿真技術搭配可穿戴設備,可以使人在虛擬場景中與人或物互動,讓游客“身臨其境”。

          作為沉浸式文旅典型場景,上海戲劇學院出品的沉浸式戲曲《黛玉葬花》將虛擬的越劇表演與真實的舞臺裝置有機結合并疊加顯示。通過XR眼鏡等設備,觀眾可以在徜徉大觀園的過程中欣賞《游園》《閉門羹》等越劇表演片段,從過去的“看”黛玉葬花轉變為“陪”黛玉葬花。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X-META機遇時空元宇宙主題樂園同樣打造了一個沉浸式文旅典型場景——元宇宙劇場。借助VR頭顯、體感反饋等元宇宙產業技術成果,該樂園讓游客輕松“穿越”千年歷史,打通劇里和劇外的“壁壘”。

          上海豫園燈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物理空間有限,但通過AR互動+數字人技術,上海豫園將燈會搬入元宇宙,讓更多人能跨越時空隨時賞燈、祈福。

          除了VR技術,沉浸式文旅場景也離不開8K超高清視頻技術的助力。利用這種技術,沉浸式文旅場景中的畫面能夠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現。

          比如,“深空未來”沉浸式項目將超大屏8K投影應用于三維立體空間,可以精準呈現名畫《最后的晚餐》每平方毫米的微小細節,讓游客仿佛來到15世紀末期意大利米蘭的圣瑪麗亞修道院,從畫作的“旁觀者”變為“畫中人”。

          “數字賦能增加了文旅服務的智能化、趣味性和互動性。”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員熊競說。

          融合數字技術的文旅項目可以讓游客脫離被動接受的講解、走馬觀花式的打卡,轉為主動探索、沉浸體驗,從而開啟一場前所未有、充滿魅力的文化之旅。

          政策推動文旅轉入新賽道

          上海文旅產業正主動擁抱數字化浪潮和新技術革命。2023年6月,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上海市打造文旅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更好激發創新活力,助力文旅行業主體切入元宇宙文旅場景新賽道。

          《行動方案》提到,鼓勵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博場館和商業街區使用XR、裸眼3D、全息投影、數字光影等虛擬現實技術和球(環)幕、智能感知等裝備設備,打造虛實交互的沉浸式文旅體驗空間。

          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胡弢說,《行動方案》發布一年多來,上海在元宇宙場景探索、產業建設、企業發展及科研等方面均位居全國前列,計劃在今年底前推出10個以上文旅元宇宙創新示范項目,到2025年上海文旅元宇宙產業規模將力爭突破500億元,形成30個以上的創新示范應用場景。

          早在2021年,《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中就提到加快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等文旅場館數字化改造。上海市文旅局今年印發的《上海市推動文化和旅游領域設備更新行動計劃(2024—2027)》中還提到,要推動優質文旅企事業單位圍繞元宇宙內容、存算、傳輸和終端等技術層面更新一批設備,降低文旅元宇宙場景構建、運營成本。

          隨著更多元、更豐富的沉浸式文旅場景不斷落地,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上海樣本”正在加速形成。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